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第一章新闻报道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

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

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

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

“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

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一、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1.由新闻特性决定。

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

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

3.由事物本身决定。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五、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要迅速及时: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七、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四节新闻报道的意识一、竞争意识,媒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已经进入了市场竞争。

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媒介的中坚力量——记者、编辑,必须在新闻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

二、受众意识,受众的需求就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媒体必须确立双向、互动的观念,关注受众、尊重受众。

三、开放意识,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新闻媒介特别需要开放意识。

唯有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中,提供更多的客观、准确的信息,在国际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监督意识,监察环境、守望社会一直是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

媒介监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民主社会。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第一节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第二节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一、消息1.动态新闻: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

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时效性强。

2.综合新闻:对同一类事物或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

主要反映动向、成就与问题等。

二、深度报道1.解释性报道: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2.述评新闻:“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必要的分析评论。

以“述”为主。

三、通讯:1.一般纪实性通讯人物通讯:以报道人物为主,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事件通讯:详细而全面的报道重大事件。

风貌通讯:反映风土人情,力求抓住“变”字,集中描写某地的新变化、新风尚。

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见闻等。

工作通讯: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揭示或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实践。

2.新闻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反映新人新事。

3.访问记:就某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大众关注的问题访问有关人士,以谈话纪实的形式加以报道。

4.散文体通讯:借鉴散文中的“札记”、“散记”的写作方法,灵活自如的反映记者的所见所闻,活泼、灵活多变。

四、新闻特写: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某个片断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的印象。

第三节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1.表现手法:消息:叙事为主,一般不包含报道人员的主观意见。

通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

深度报道:叙事为主,对时效的要求弱于消息,篇幅长于消息,描写也多一点。

新闻特写:主要是细节描绘。

2.口吻与人称:消息和一般的通讯:第三人称。

访问记:第一人称。

3.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结构。

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第一节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

编辑更多考虑的是吸引读者和报纸版面的布局,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

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

消息标题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通讯亦实亦虚,通常是主标题作虚题,副标题作虚题。

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简练生动。

第二节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头”: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

消息头的作用: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

第三节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新闻导语的使命: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

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新闻导语的产生和发展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

导语必须与报道的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

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a、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

b、现场观察法,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

c、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

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三、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1.叙述型导语直述式: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

概括式:“综合性导语”,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适合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注意不能过于抽象,以免空洞。

对比式:把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把此时从地地情景与另一处地情景比较,使之相映成趣。

它着眼于当前,利用过去衬托现在,使消息中地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地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见闻式: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形象的描写。

特写式: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描写型导语的注意事项:明确描写的目的,不是为描写而描写。

描写要简洁而传神,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引语式: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给人以强烈印象。

使用引语式导语应注意: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必须生动、精彩、富有新意;必须忠于原意;引语不要太长,“警句式”;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待说此话的人物身份。

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设问时,要注意抓读者共同兴趣的问题;要有疑问性,针对性;设问后要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不要连续设问。

评论式导语:在叙述的同时,对此事作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新闻躯干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新闻躯干: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效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具体: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

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回路转。

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

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

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第五节新闻背景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

新闻背景材料: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

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

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

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

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1.衬托对比性材料: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

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

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分析解释性材料: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