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

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

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

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

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

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

“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

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

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

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

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⑴真实的新闻信息。

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

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

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

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

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

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

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

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

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

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

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

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

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①直接导语。

就是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大致分为三种形式:单一事实导语、多元事实导语、概括式导语。

②延缓式导语。

又叫间接导语,先不直接陈述主要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或者只在导语中设出悬念等,吊起受众的胃口,让其产生对主体的兴趣。

3、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类型:按叙述的复杂程度来分,分为单线型和多线型。

①单线型主体结构。

就是沿着一件事或一个问题展开叙述。

着力于把一个事实说明白,不及其余。

②多线型主体结构。

就是在消息主体中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闻事实。

写作要求:①中心突出。

②结构合理。

在结构的安排中,可以按照事实叙述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已详述过)。

还有另一种安排结构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按材料对主题的轻重程度来排列;二是时空顺序来安排结构;三是按逻辑关系来安排主体的结构。

③层次分明。

通常的办法是按意思不同划分段落。

④曲折生动。

要达到这种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写故事,二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4、结尾的形式⑴归结总结式。

这种结尾就是对新闻事实作总结性的概括。

主要有三种方式:①从整体上进行归纳概括;②对新闻事实作解释;③对事实作评论,通过评论来反映人们对新闻事实的态度或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属性。

⑵补充式。

即对新闻事实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使表达的含义更全面,提供的信息更丰富,达到受众对信息不确定“度”的降低。

⑶展望式。

就是对事实的未来发展趋势、动向作说明或大致的预测。

⑷劝告式和反诘式。

常用于批评报道,对新闻事实的行为主体做出劝告和反诘,以求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和警钟长鸣。

5、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作用:①深化主题。

常见做法是用对比性的方法将相关事实用来衬托主体事实,以深化主题。

②解释事实。

③表明记者的倾向。

④增强可读性。

类型:从功能来分可分为:①对比性背景材料。

②说明性背景材料。

是指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发生的条件、原因、环境以及周围事物联系的背景材料。

包括社会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等。

③注释性背景材料。

这种背景材料主要是对新闻事实中一些不容易懂的内容作出解释。

(二)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的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意义:它将新闻事实最重要、最精彩、终结性的信息放在前头,正好迎合了人们长期形成的不重过程而重结果的心理,给新闻报道反映事实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文本形式。

更重要的是,倒金字塔形式的产生标志着新闻报道文体的独立。

特点:①头重脚轻。

从导语至结尾,呈现出新闻内容重要性递减的顺序。

②短小精炼。

③断裂行文。

其特点是:在写作中用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即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而不用我们常用的过渡段,只是在必要时才用过渡词。

不足:形式程式化,结构呆板;有时显得零碎,没有文采。

倒金字塔结构适合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而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的新闻就不太合适。

2、新闻报道其他结构的特点①金字塔式结构特点: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安排材料,或是按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安排材料,将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最后。

金字塔结构写法的特征是,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

②流水式结构特点:顺着事件的流水,按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来组织材料,时间和事件进展在报道里重合在一条线上。

它的形态特征是没有导语,事件的开端就是新闻报道的开头,时间结束了,新闻报道也就写完了。

③多股辫式结构特点:在一个主题的统帅下,报道从纵、横两个维度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或相反性质的事件。

④悬念式结构特点:这种结构是针对受众好奇的心理,在报道开头制作一个悬念,然后再慢慢将悬念的谜底抖开。

它是由倒金字塔式和时间顺序式结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形式。

因而它吸取了两种形式之长,即在报道开头突出了最精彩的事实,易于吸引受众;又在主体中能清楚地交代事实地发展过程,给人一个完整印象。

⑤螺丝式结构特点:除导语包含了重要的事实外,主体部分各个段落在重要性上难分轻重。

记者在安排这些材料时,无须在前后次序上去刻意调度,只需随意写出即可。

⑥自由式结构特点:完全打破消息的原有结构形式,在层次段落的安排上,用一种自由灵活、不受约束的手法来安排材料,结构富于变化,没有框框,浑然天成,形散而神不散,让受众能自由自在的接受信息。

它不仅仅是追求结构上的“随意”,同时还追求表现手法上的生动、形象、以给人一种艺术感。

(三)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因。

1、简讯的特点①在表达形式上:短小精悍。

②在信息传播上:及时迅速。

③在体裁适用上:报道面广。

2、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特点:①短。

②快。

③活。

动态新闻的快捷保证了信息新鲜、内容新鲜;同时,这个“活”还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有一种强烈的动态感,这体现的是一种活力。

④叙。

即在写作上以客观叙述为主,一般不允许记者出面发议论,也不需要抒情。

不少情况下,动态新闻是纯客观地告知刚刚发生事实的信息,记者意图与倾向不明显。

写作要求:⑴要有动态。

常见的挖掘动态的方法有四种:①突出具体场面,以“点”带动“面”;②抓住主要情节以之包含事实;③深入现场,以记者活动带动事实;④采取连续报道,形成波澜起伏之势。

⑵反应要及时。

⑶要写得简洁。

3、综合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特点:⑴时空上的综合性。

⑵材料安排上组织性。

⑶采写思维上的主观性。

主要表现在:①主题的产生有些是主观的;②材料的选择是主观的;③报道的时间选定是主观的。

⑷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

写作要求:⑴注意三种综合技巧的运用:①横向综合。

就是把全国或一些地区、部门所进行的某项工作的情况、成就综合起来,反映事物的全貌。

②纵向综合。

就是记者对一段时间以来,某地区、某单位开展的某项活动、某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等所作的综合性报道。

③点面结合。

就是把点的材料与面的材料杂糅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常常是先写总的情况,然后再横向比较、纵向剖析。

⑵形散而神不散。

⑶结论客观公正。

必须做到:①要充分占有材料,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避免片面性;②要实事求是,观点应是材料综合后的必然结果,切忌无限拔高,牵强附会,造成观点与材料脱节,报道“形”与“神”分离。

4、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特点:①边述边评;②富有理论色彩;③观点明确。

写作要求:①就事论事,以叙为主。

②评要精当。

“精”有两层意思:一是量上要“少而精”,不宜太多;二是要见解独到,评点中肯。

③要有针对性。

④观点要鲜明。

⑤“评”与“述”要有机结合。

5、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特点:①新闻事实是作者在现场看到或经历的。

②采用描摹的手法。

③现场感强,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现场感是指能让人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展现给人们一个动感强烈的现实场面,加深受众对人物与事实的印象与认识。

写作要求:⑴所选事实要“三个集中”:①空间集中;②时间集中;③情节集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