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月考物理试卷(4月)1. 如图所示,i−t图像表示LC振荡电路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t=0时刻,回路中电容器的M板带正电,在某段时间里,回路的磁场能在减小,而M板仍带正电,则这段时间对应图像中.( )A. Oa段B. ab段C. bc段D. cd段2. 如图所示,学生练习用头颠球。
某一次足球由静止自由下落45cm,被重新顶起,离开头部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5cm。
已知足球与头部的作用时间为0.2s,足球的质量为0.5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足球重力大小的2倍B. 足球下落过程中与头部刚接触时动量大小为2.5kg⋅m/sC. 足球与头部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4kg⋅m/sD. 从足球下落到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4N⋅s3.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
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2s时,振子在O点左侧6cm处B. t=0.1s和t=0.3s时,振子的速度可能相同C. 从t=0.2s到t=0.4s,系统的势能逐渐增加D. t=0.5s和t=0.7s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4. 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振幅为A。
M、N是平衡位置相距2m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
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
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t=0到t=1s,M向右移动了2mB. 该波的周期一定为43sC. 从t=13s到t=23s,M的动能逐渐减小D. 在t=13s时,N的速度一定为2m/s5.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后迅速用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再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胀大起来,忽略气球胀大过程中对气体的力的影响,如图所示,与烧瓶放进热水前相比,放进热水后密闭气体的( )A. 内能减小B.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C. 分子对烧瓶底的平均作用力减小D. 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6. 如图所示,在第二象限中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有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以垂直于x轴的速度v0从x轴上的P 点进入匀强电场,恰好与y轴成45∘角射出电场,再经过一段时间又恰好垂直于x轴进入第四象限。
已知OP之间的距离为d,则( )A. 带电粒子通过y轴时的坐标为(0,d)B.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mv022qdC.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3π+4)d2v0D.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2mv04qd7. 如图所示是自动调温式电熨斗,下列说法调温旋钮绝缘支架正确的是( )A. 常温时上下触点是断开的B. 双金属片温度升高时,上金属片形变较大,双金属片将向下弯曲C. 原来温度控制在80℃断开电源,现要求60℃断开电源,应使调温旋钮下移一些D. 由熨烫丝绸衣物状态转化为熨烫棉麻衣物状态,应使调温旋钮下移一些8. 对如图所示的图片、示意图或实验装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小孔衍射的图样,也被称为“泊松亮斑”B. 乙图是薄膜干涉的应用,用来检测平面的平整程度C. 丙图是双缝干涉原理图,若P到S1、S2的路程差是光的半波长的奇数倍,则P处是暗条纹D. 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在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上,出现竖直干涉条纹9. 如图所示,导线框dabc 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线框c 、d 两端接入图示电路,其中ab 长为l 1,ad 长为l 2,线框绕过c 、d 的轴以恒定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开关S 断开时,额定功率为P 、电阻恒为R 的灯泡L 1正常发光,理想电流表示数为I ,线框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S 前、后,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B. 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P IBl 1l 2C.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PRIRD. 线框从图中位置转过π4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P I10.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01kg 、长为0.2m 的水平金属细杆CD 的两头分别放置在两水银槽的水银中,水银槽所在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 1=10T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且细杆CD 与该匀强磁场垂直。
有一匝数为100匝、横截面积为0.01m 2的线圈通过开关S 与两水银槽相连。
线圈处于与线圈平面垂直、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B 2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在t =0.20s 时闭合开关S ,细杆瞬间弹起(可认为安培力远大于重力),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2m ,不计空气阻力和水银的黏滞作用,不考虑细杆落回水银槽后的运动,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10s 时,磁感应强度B 2的方向竖直向下B. t =0.05s 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10 VC. 细杆弹起过程中,细杆所受安培力的冲量大小为0.01N ⋅sD. 开关S 闭合后,通过细杆CD 的电荷量为0.01C11.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反映实验中的四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2)已知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体积所占比例为k,N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V,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用k、N、V、S表示)。
(3)该同学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求每滴体积时,1mL溶液的滴数多数了几滴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12.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正确完成摆长测量后,该同学准备测量单摆的周期。
图甲中的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三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 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略去中间部分)。
已知sin5∘=0.087,sin15∘=0.26。
这三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_。
(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
单摆完成n=30次全振动时秒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测量出多组摆长l、周期T数值后,画出T2−l图像如图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A.GB.1g C.4π2gD.g4π2(4)与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比较,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原因可能是( )A.振幅偏小B.在单摆未悬挂之前平放在桌面上测定其摆长C.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D.开始计时误记为n=1(5)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
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l,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
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
13. 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空心球体外径是内径的2倍,其过球心的某截面(纸面内)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纸面内)从外球面上A点入射,入射角为45∘时,光束经折射后恰好与内球面相切.(1)求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2)欲使光束从A点入射后,恰好在内球面上发生全反射,则应将入射角变为多少度?14.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建立坐标系xOy,一个被x轴与曲线方程y=(m)(0<x<0.3m)所围的空间中存在着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沿竖直方向,垂直纸0.2sin10πx3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0.1T。
正方形金属线框的边长是0.4m,总电阻是0.2Ω,它的一条边与x轴重合。
在沿x方向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线框以10m/s的水平速度沿x方向匀速运动。
试求:(1)拉力F的最大功率是多少;(2)拉力F要做多少功才能把线框拉过磁场区。
15. 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一绝缘光滑弹性挡板,挡板MN长为l,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有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甲,以一定的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和质量为m、电荷量也为+q,静止在挡板的M端的小球乙发生弹性正碰。
甲球碰后反弹向左运动,乙球碰后速度和挡板成θ=30∘角向右,如图所示。
已知乙球恰好能越过挡板N端,然后和甲球又在M端相碰,小球与挡板的碰撞满足光的反射原理,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和板的夹角不变,碰撞过程小球电荷量不变,不考虑小球间的库仑力作用。
求:(1)若两球在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相碰时间内,乙球不与挡板碰撞,求第一次碰后乙球速度大小v;(2)若两球在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相碰时间内,乙球与挡板弹性碰撞了2次,求甲球的质量m0和甲球运动的初速度v0。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某段时间里,回路的磁场能在减小,说明回路中的电流在减小,电容器充电,而此时M 带正电,那么一定是给M极板充电,电流方向顺时针.由题意知t=0时,电容器开始放电,且M 极板带正电,结合i−t图像可知,电流以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因此这段时间内,电流为负,且正在减小,符合条件的只有图像中的cd段,故选D.2.【答案】C【解析】AC.设足球自由下落45cm时的速度为v1,时间为t1,则有v1=√2gℎ1=3m/s,t1=√2ℎ1g= 0.3s;反弹后足球做竖直上抛运动,设上抛的初速度为v2,到达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2,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5cm,则有v2=√2gℎ2=5m/s,t2=√2ℎ2g=0.5s;对足球与人头部的接触过程,作用时间为Δt=0.2s,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有(F−mg)Δt= mv2−(−mv1),解得F=5mg,即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足球重力的5倍;足球与头部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Δp=mv2−(−mv1)=4kg⋅m/s,故C正确,A错误;B.足球刚接触头部时的动量大小为p1=mv1=0.5×3kg⋅m/s=1.5kg⋅m/s,故B错误;D.从足球下落到升至最高点的过程,重力的冲量大小为I G=mg(t1+t2+Δt)=0.5×10×(0.3+0.5+0.2)N⋅s=5N⋅s,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解析】A.由题图乙可知,该振动的振幅为0.12m,周期T=1.6s,所以ω=2πT=1.25πrad/s结合振动图像可知,该振动方程为x=0.12sin1.25πt(m)t=0.2s时,振子的位移x=0.12sin(1.25π×0.2)m=0.06√2m=6√2cm故A错误;B.由题图乙可知,t=0.1s和t=0.3s时,振子的位移大小不同,所以速度的大小一定不相等,故B错误;C.由题图乙可知,t=0.2s到t=0.4s时间内,振子的位移为正,正在逐渐增大,所以系统的势能逐渐增加,故C正确;D.t=0.5s和t=0.7s时,振子的位移大小不同,所以加速度的大小一定不相同,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