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考
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题
1、印刷书籍的发源地是()
A.埃及
B.中国
C.巴比伦
D.印度
2、在传统媒体中最具多元化特点的是()
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杂志
3、被誉为报纸旗帜,体现其政治面貌的新闻文体是()
A.通讯
B.评论
C.消息
D.特稿
4、我国报纸上最重要的一种评论是()
A.评论员文章
B.短评
C.编者按
D.社论
5、广播节目系统构建的第一个环节是()
A.定位
B.选择形象代言人
C.整合协调
D.节目推广
6、在广播电台中担负与听众联系、相互沟通职能的特别部门是()
A.听联部
B.公关部
C.采访部
D.经营部
7、我国最早成立的电视台是()
A.上海电视台
B.哈尔滨电视台
C.北京电视台
D.广州电视台
8、在电视拍摄现场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A.主持人
B.制片人
C.摄影师
D.导演
9、创造电子邮件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10、在传播拓扑结构中属于树型结构的媒体是()
A.报纸
B.有线电视
C.无线电视
D.无线广播
11、我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建立于( )
A.1949年
B.1958年
C.1976年
D.1979年
12、数字音频广播消失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月
B.20世纪70年月
C.20世纪80年月
D.20世纪90年月
13、广播经营重点中的重点是()
A.节目经营
B.广告经营
C.技术经营
D.外延经营
14、媒介组织的外部公众中,最重要的是( )
A.广告客户
B.媒介受众
C.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D.其他媒介组织人员
15、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坚持真理
B.实事求是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6、我国报纸的创办实施的是( )
A.报备制
B.审批制
C.复核制
D.登记制
17、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
A.要求受众必需为媒介接受
B.要求受众应当为媒介接受
C.要求传媒必需向受众开放
D.要求传媒应当向受众开放
18、提出查看答案
【二、名词解释题】
1是指网络大门、停靠站或入口。
网站经营者都盼望用户一打开扫瞄器就登录到自己的网站,然后用更多的住处和服务留住用户,从而使网站拥有较高的访问量,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和寻求更多的商贸机会。
2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纳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BCDE3ABCE4BCDE5ABC
6~10点击下载查看答案
【四、简答题】
1(1)政治功能。
借助媒介来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加政治。
(2)经济功能。
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和经济进展的“推动者”,其自身也属于产业。
(3)教育功能。
(4)文化功能。
2(1)容量大;(2)速度快;(3)超地域:(4)超链接;(5)可检索。
3(1)观众的广泛性。
(2)与报纸广播的读者听众相比,电视观众更少受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的制约。
(3)电视观众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收看。
(4)电视观众往往是带着消消遣消遣、观赏愉悦的心情收看电视的,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受到教益。
(5)儿童与电视已结成亲热的“伙伴”关系。
【五、论述题】
1(1)坚持以新闻广播节目为中心的原则。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基础,新闻节目的质量打算着这个节目系统的健康运行。
(2)坚持节目本位的原则。
在构违节目系统时要坚持以节目为本,以节目统率一切,一切为节目服务。
(3)有利于开发拓展黄金时段的原则。
在构建节目系统时,应事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再锁定目标听众作出明确的定位推断,并设罝相宜的各类节目,充分开拓各类节目的黄金时段。
(4)坚持节目系统开放性原则,节目系统要擅长创新,力求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节目内容的丰富化。
2当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的表观形式有许多,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虚假新闻”就是新闻造假。
(2)“有偿新闻”把新闻刊播权当成一种可用金钱交换的商品,谁给钱,就为谁刊播或不刊播新闻。
(3)“侵权新闻”因刊播新闻而侵害了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名誉权。
(4)“低俗新闻”报道或炒作暴力、绯闻、色情等格调低俗的新闻。
(5)“虚假广告”刊播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不真实的广告信息。
成因:(1)客观缘由。
在新闻传播实行市场运作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好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2)主观缘由。
某些媒体及新闻工无视自己的社会使命和道德责任,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贪图小团体和个人私利。
【六、综合运用题】
1问题一:这是一起商业危机公关大事。
问题二:(1)首先应马上向媒体或公众表明公司负责任的立场和态度,并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布
召开处理的全过程及各种细节。
(2)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进行组织的“根本性变革”,提升产品质量,防止类似问题再次消失。
(3)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危机管理力量,从今次危机中吸取阅历教训,敬重事实,担当责任,坦诚沟通,敏捷应变,加快对消费者反馈的速度,增加和监管者沟通的透亮度,才有可能走出危机,回归进展之路。
问题三:(1)快速反应。
(2)使用有效的通讯渠道。
(3)诚恳、负责、虚心,富有人情味。
(4)处理好专业记者与非专业记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