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科技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测定细菌、放线菌的大小,一般以______为单位,而测定病毒的大小则以______为单位。
2、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______;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______溶剂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______来消毒。
3、一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最终会产生不同数量的ATP,例如经EMP途径可净产______个ATP,经HMP途径产______个ATP,经ED途径产______个ATP,而经EMP+TCA途径则可产______个ATP。
4、微生物的营养物可为它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和必要的______。
5、原核细胞的核区内含有______个染色体,其细胞膜以大量折皱陷入细胞质里面去,称这些管状或囊状的结构为______,其核糖体的大小为 ______;而真核细胞的核含有______个染色体,还含有______,其核糖体的大小为______。
6、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表现在: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______,⑥ ______,⑦ ______。
7、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一般来说,在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含量按递减顺序排列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基因突变一般有七个共同特点: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______,⑥ ______和⑦ ______。
10、免疫应答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11、根据微生物的系统进化原理,可把原核生物分成“三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共六个大类。
()12、从经济的角度和对微生物适用性来看,“C·H·O·N”类均不是多数微生物良好的碳源。
()13、丙酮丁醇发酵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该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
()14、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15、无隔菌丝是多核的单细胞菌体,只有细胞核的分裂,没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16、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
()17、至今研究过的抗生素,其效价都是定为1μg纯化合物为1个单位。
()18、嗜酸微生物的细胞内pH接近中性,但各种酶的最适pH为酸性。
()19、在专业书刊中,微生物的基因名称须用3个大写(正体)英文字母表达,而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要用3个小写(斜体)英文字母表达。
()20、炎症引起发热、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现象,是对机体有害的。
()三、选择题21、蓝细菌的固氮部位是()。
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22、营硝酸盐呼吸的细菌,都是一类()。
A.专性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专性厌氧菌D.耐氧性厌氧菌23、绵霉(Achlya)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分生孢子B.外生的节孢子C.游动孢子D.外生的担孢子24、绒毛烟斑驳病的病原体是一种()。
A.病毒B.类病毒C.拟病毒D.朊病毒25、主动运输主要存在于()。
A.厌氧菌B.兼性厌氧菌C.好氧菌D.耐氧菌26、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可以说古生菌是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特征的一种奇异的结合体。
一般而言,古生菌的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
A.酵母B.丝状真菌C.细菌D.病毒27、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在()。
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28、工业微生物所用菌种的根本来源是()。
A.向生产单位购买B.从科研单位索取C.自然环境D.购买专利菌种29、与病原细菌侵染宿主时的侵袭力无关的细胞构造是()。
A.荚膜B.菌毛C.黏附因子D.芽孢30、参与甲烷形成反应的独特辅酶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A.辅酶F430B.辅酶F420C.辅酶MD.甲烷呋喃四、名词解释31、革兰氏染色法32、平稳期(plateau)33、循环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34、基因重组35、免疫球蛋白(Ig)五、简答题36、试说明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并指明第三个时期的特点,及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37、以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为例解释基团转位。
38、列表比较LFT与HFT的异同。
39、简述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0、何谓五界系统?它有何优缺点?六、论述题41、分析微生物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差别。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答案】微米(μm);纳米(nm)2、【答案】变性失活;脂;甲醛3、【答案】8;35;7;36~384、【答案】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生理环境5、【答案】一;中间体;70S;多;组蛋白;80S6、【答案】分解纤维素等初级有机物;产能方式多样性;生物固氮作用;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生物转化;分解氰等剧毒物质;抵抗极端生活环境7、【答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8、【答案】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9、【答案】自发性;不对应性;稀有性;独立性;可诱变性;稳定性;可逆性10、【答案】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二、判断题11、【答案】错12、【答案】对13、【答案】错14、【答案】对15、【答案】对16、【答案】对17、【答案】错18、【答案】错19、【答案】错20、【答案】错三、选择题21、【答案】C22、【答案】B23、【答案】C24、【答案】C25、【答案】C26、【答案】C27、【答案】A28、【答案】C29、【答案】D30、【答案】B四、名词解释31、答:革兰氏染色法是指丹麦科学家Gram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法。
染色方法为:在一个已固定的细菌涂片上用结晶紫液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菌体着色,然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显微镜下菌体呈紫色者为G+细菌,菌体呈红色者为G-细菌。
32、答:平稳期是指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的时期。
在本期中,每一宿主细胞所释放的平均噬菌体粒子数为裂解量。
33、答:循环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存在于光合细菌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可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
其特点为:①电子传递途径属循环方式;②产能与产还原力分别进行;③还原力来自H2S等无机氢供体;④不产生氧。
34、答:基因重组是指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由于每条染色体的两份拷贝在有些位置可能具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通过互换染色体间相应的部分,可产生于亲本不同的重组染色体。
35、答:免疫球蛋白是指一类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各种球蛋白,是抗体的同义词。
纯化后的Ig分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
五、简答题36、答:(1)微生物的生长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生长时期。
(2)稳定期是生长曲线的第三个时期,稳定期的细菌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H2O2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该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
(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①在工业发酵和科学研究中迟缓期会增加生产周期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来缩短迟缓期。
②对数期的培养物由于生活力强,因而在生产上普遍用作“种子”,对数期的培养物也常常用来进行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③稳定期是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如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就在此时期,因此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营养物或去除代谢物或改善培养条件,可以延长稳定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或代谢产物。
37、答:基因移位是一种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须耗能的运送方式,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核苷酸、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
大肠杆菌通过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来完成一些营养物质的运输。
具体的运送分以下两步进行:(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 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它结合在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
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可通过酶Ⅰ的作用而把HPr激活。
(2)糖经磷酸化后运人细胞膜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Ⅱc结合,再被转运到内膜表面。
这时,糖被P~HPr上的磷酸被激活,并通过酶Ⅱc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到细胞内。
38、答:LFT与HFT的异同如表示。
表2-7-239、答:微生物生态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1)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①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②研究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的害虫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实践价值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的基础。
40、答:(1)五界系统的定义五界系统是指1969年,R. H. Whittaker提出来的一种生物分界系统,该系统认为,生物界可以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2)五界系统的优点五界学说,以纵向显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的三大进化阶段,而以横向显示光合营养、吸收式营养和摄食式营养这三大进化方向。
(3)五界系统的缺点五界系统不包括病毒界。
六、论述题41、答:微生物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差别在于:(1)宿主细胞染色体DNA分子量明显大于细胞所含质粒DNA分子量,如大肠埃希氏菌染色体的DNA分子为4.6×103kb左右,而通常用于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一般均小于1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