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申报与建设规划书课程名称: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类别:理论课(含实践)申报系部:机电工程系项目负责人:李建平通讯地址: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邮编:422004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二OO九年四月第一部份项目建设基础一课程建现状根据国家对数控技术人才短缺和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2003年学院开办了中专数控专业,本专业的应用范围为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CAD/CAM软件应用等几个方面,《数控编程与加工》作为本专业必修课讲授,并配置了一台数控车床、一台数控线切割机床和一台数控电火花机床,并成立了数控教研室, 2004年学院成功申办了大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05年招收了第一届数控技术专业大专学生,到目前为此先后共投资了50多万元建成了数控实训中心,设备增加到数控车床3台、数控铣床2台,线切割机床1台,电火花机床1台,购买了数控仿真软件、CAXA制造工程师2006、MasterCAM等数控软件。
2008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春季职业院校数控技能竞赛,并获三等奖(见附件1)。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该课程大胆地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坚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根本,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师资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能学到一技之长。
1 课程建设措施1.1学院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成立了由院长彭解华同志担任组长的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学院教务处、科研学报部以及系部组成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机构,具体组织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制定了《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管理办法》,制定了与重点建设专业配套的院级精品建设规划。
同时机电工程系聘请专家对机电系各专业的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对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技术支持。
1.2 学院为精品课程建设设立的专项经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为4000元,同时系部支持200元。
2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模具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以“数控编程加工”应用为目的,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项目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实训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形式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编程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典型系统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和线切割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的预备知识。
知识和技能目标:获得本专业必需的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和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加工工艺知识,编程知识,能编写出较杂零件的加工程序,能掌握数控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并能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能力目标:强调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将学生的能力分为职业能力与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主要有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勇于创新和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等方面。
本课程职业能力为达到中级数控机床职业资格证标准。
情感目标: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有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3.1内容体系结构:《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十一五”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教材《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该书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的特点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纽带,以任务为载体,将有关工艺知识、编程知识和程序调试、机床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并借助于数控仿真系统组织教学,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和推广性。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
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上机仿真操作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课堂教学四个模块主要介绍:模块一: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操作,介绍数控铣床的加工工艺知识,编程与操作;模块二:铣削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操作,介绍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知识,编程与操作;模块三: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操作,介绍数控铣床的加工工艺知识,编程与操作;模块四:数控线切割机床编程与加工操作,介绍数控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加工工艺知识、编程与操作。
本课程的结构见下图3.2教学的内容设计思想: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大模块共二十二个小项目。
本课程教学模块内容如下表:本课程按项目划分教学单元,教学方法的重点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技术来组织教学。
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灵活使用的形式(1)工程项目教学法:本课程理论部分教学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再利用电脑进行仿真操作,以课题项目教学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采用“给出课题任务—加工工艺分析—编程—仿真加工—数控机床实训—零件产品—总结提升”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讲后马上动手上机进行仿真加工,再进行数控床实训操作,避免了理论、实践脱离的传统课堂情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归纳小结和总结提升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升华,实现“教学做”合一。
(2)仿真验证法在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采用了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仿真加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如果程序出错了可以及时进行修改,同时可以加深对所学的编程指令的理解。
(3)分组讨论法:在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工艺的制订,零件的编程等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别人或其它小组中获得不同的知识,能让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他人,提高学生交流思想,看法和协作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编制数控车削零件的加工程序时,1)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零件轮廓加工时的编程方案。
2)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因素,例如,零件轮廓加工时要用到哪些加工指令,3)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找到相应的加工指令后,再用相应的指令编写出零件加工程序。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清楚要应用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如果不能时,马上就能得到老师的指导。
(5)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特例来组织教学,例如,综合铣削加工实例1)工艺分析,刀具和工艺参数的选择(填写工序卡,刀具卡)2)选择加工机床,确定装夹方案3)介绍相关指令,编写加工程序4)仿真加工验证程序5)在实际机床中加工出产品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实例的解决方案中积累经验,综合应用所学指令编写加工程序,并加工出产品。
(6)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通过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在实践中掌握实际工厂中的零件数控加工方法。
(7)课后积极辅导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回答学生的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8)织组多种形式的竞赛:每年都组织数控编程加工竞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程有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教学内容将全部上网:通过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视频点播),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
5 课程团队5.1 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劳动厅举办的数控技术岗位资格培训,获得了相关岗位的高级资格证书和考评员证书;从企业引进有一定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培训,充实教师队伍;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中青教师结合的专业团队。
本课程授课教师(含实训)8人。
本课程师资(含实训)情况一览表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2人,硕士2人(在读),其余为本科。
双师素质教师4人。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学历结构:负责本课程的教师共有8人,其中硕士2人,本科4人。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助理级3人。
年龄结构:35岁以上教师4人,25岁至35岁教师4人。
5.2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本课程负责人李建平,讲师,机电系数控教研室主任,数控车床高级工和数控车床考评员 , 课程负人从事专业教学和实训工作12年,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
是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员。
目前正主持院级课题:《数控实习实训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老师近三年内主持院级课题1项。
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5篇,参编2本教材,表1 讲授的主要课程表2 实践性教学发表的的论文主、参编的教材主持或参与的教学、科研项目本教学主讲教师如下:主讲教师:吴解奇,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带头人,副教授。
车工考评员主讲教师:何方军,讲师。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数控铣床高级工,考评员。
主讲教师:高丽洁,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讲师。
数控铣床高级工5.3 课程团队建设近几年来我系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措施有:(1)大力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攻读在职研究生,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2)定期举办公开课,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3)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4)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技术培训,如:考评员,双师培训;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情况表1.1 课程教材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必须选用高质量、高层次、不同特色的教材,我们选用了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该教材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职业岗位典型实践应用于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再根据需要,对相关教学内容和习题作出必要的补充,实践教学教材采用了自编的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1.2 课程教学资源我们将开展网上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我们准备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期刊资料、教材、电子教案、学习指导、习题库、实验指导等资料,全部放在精品课程网站上,让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学习。
并向学生推荐配套的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丛书;还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网上免费资源、数控加工专题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