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家族》
含反思
教学时期:1周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
2. 能够客观描述动物的不同特点。
3. 能够通过比较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材及资料:
1. 《动物图谱》。
2. 动物分类板块。
3. 动物生活板块。
教学内容:
1. 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
2. 把握各类动物的不同特点。
3. 比较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第一堂课:动物的基本分类
1. 引言:老师带着孩子们玩“动物找伙伴”游戏。
2. 谈话:老师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动物的分类方法,并引导孩子们按所属类别站在三个区域。
3. 探究:引导孩子们依据动物的表现,进一步深入理解动物分类的本质,并形成简单的分类图谱。
4. 汇报:让孩子们口头介绍他们所站的区域代表的动物类别。
第二堂课:把握各类动物的不同特点
1. 引言:老师带着孩子们看有关动物的多媒体图片,让孩子们试图在其中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
2. 谈话:依据孩子们找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老师对动物的体型、生长环境、饮食习惯等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3. 探究:老师提出不同动物类别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并让孩子们通过认知比较,进一步认得动物的生命特征。
4. 小结:总结不同类别动物的生命特征,帮忙孩子们加深对动物科学的认得。
第三堂课:动物家族
1. 引言:老师为孩子们叙述了一个有趣味味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动物都有本身的生活习性。
2.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和交流不同动物的饮食、活动和交流方式,并进行相应的生活化练习。
3. 探究:分组探究不同动物的习性和习惯,并通过模拟试验、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生活方式。
4. 综合:激励孩子们就家庭宠物或四周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家长、老师交流,学习并感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1. 本教案的内容涵盖了动物分类、生命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媒介等对孩子们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深入的启发。
2. 通过幼儿家庭宠物及其动物类别,引导孩子们关注和爱好动物,加强他们对自然地、对动物地基本认知和酷爱心理。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孩子在分类时仍旧存在分类错误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适当加强针对性,做好分类原则的补救工作。
4.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既了解了动物的基本分类,又在此基础上,了解了不同类别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进一步认得到动物科学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能够加深人与动物的友好及生活习性的认得,促进孩子们的成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