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植物资源调查的第一步,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步。

鉴定其资源植物的类型,寻找所要调查的植物资源,了解分布情况。

2.1.1器官感觉的方法即利用视觉、嗅觉、乃至触觉,去观察形态颜色、分辨气味和触摸质地。

2.1.2化学速测方法2.1.3各类植物利用器官感官和化学速测调查的具体方法纤维植物:在野外,对于木本植物,可剥取枝条的皮部;对草本植物,则摘取它的茎或叶,用手试验它们的拉力和扭力,并将纤维和其它组织分离,观察纤维束的长短、粗细和数量,初步判断它们的利用价值。

油脂植物:各种油脂都是植物体内的贮存物质,主要贮存于种子和果实中。

取1~2片滤纸,夹好果实或种子(或其它含油部分),用手或木板加力压榨,若见纸上留有油迹,即可初步确定有油脂存在,又从纸上所留油迹的大小和透明程度,可以初步确定其含油量的多少。

芳香油植物:芳香油又叫精油,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茎、叶、花、果中。

在野外,采摘到植物后,用手揉搓,利用自己的嗅觉判断,如有其中一种芳香气味,即可初步确定它为芳香植物。

淀粉植物:在野外检定时,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特性进行检验。

其方法是将用来检验的植物部分切开,在断面上滴1~2滴碘或碘化钾溶液,如果断面呈现蓝紫色,即可初步确定为淀粉植物。

鞣料植物:多含于木本植物的树皮、枝条、树叶和草本植物的茎秆中,特别在树皮中含量最高。

在野外确定单宁植物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把无锈的铁制小刀,切开要检验的材料,如果含有单宁,小刀及断面上很快变成兰黑色,或用1%铁矾滴在含单宁的树皮切面上,很快呈现兰绿色,证明有单宁的存在。

橡胶植物:在野外初查橡胶植物时,首先应将植物砍伤或折断,看有无乳汁或细丝。

如有乳汁,收集少许放在手中揉搓,借手的温度将水分蒸发,剩下的残余物如有弹性,说明有橡胶存在,如粘而无弹性即为其它物质。

树脂树胶植物:可在树木的树干上,寻找伤口的流出物或分泌物,按树脂树胶的特性进行鉴定。

2.2采集标本和样品2.2.1采集标本植物资源调查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资源植物的名称一定要准确,而这就必须要采集标本,使调查工作有依据。

对于所调查的资源植物,不管调查者是否认识,都要采集标本。

采集标本时,要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必须填写采集记录卡,在标本制作好以后,定名务必准确。

2.2.2采集样品采集时间:采集样品主要是为了在室内检验测定之用。

在生长季节应采集(如北方的4月一10月),采样最好在上午八点至下午四点半,不要过早或过晚,遇大风和雨时应停止采样.样品采集的部位、数量以及规格要求:视资源植物的类型而异。

例如油脂植物要样品一般采集果实(或种子)2000~3000克,如果含油量较低,则应采集3000~4000克。

芳香油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采集方法和需要数量也有不同。

草本植物可割取地上茎叶,在采集茎叶时,宜在无风的清晨进行。

不要在夜晚以及下过雨或通夜刮风的清晨采集,花朵宜在花初放时采摘,果实宜在将成熟时采摘。

这些时候通常是含油量最高和质量最好的时期。

干燥后的样品,重量应不少于2000克。

纤维植物则要采集其皮部或全部茎叶,数量则在1000克左右。

采集的样品要放在阴处风干保存,勿使生霉腐烂。

采集后,应填写“资源植物采集样品登记卡”,并拴好号牌。

2.3资源植物的室内测定室内测定是利用有关仪器设备,在室内对资源植物进行检验测定。

室内测定有两个任务:一是提取植物体中的有关成分。

如芳香植物的芳香油,纤维植物的纤维;另一是分析提取物的含量和质地。

如芳香植物单位干重含芳香油的数量,芳香油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的测定,纤维的化学分析,单纤维的长度和宽度等等。

通过室内测定,可以确定一个资源植物的产量、品质和利用价值,这是调查植物资源不可缺少的步骤。

如果调查者缺乏室内测定的手段,可将一部分样品送交有关单位代为测定。

2.4野生资源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内容按调查表记录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样地与样方号、样方面积、调查的时间、地点、群落的类型,以及样方内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冠径等。

2.4.1物候期的调查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测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中记录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

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5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

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分为6个物候期记录为好:营养期:-或者不记;蕾期或抽穗期:V;开花期或孢子期:O(可再分:初花?;盛花O;末花?);结果期与结实期:+(可再分为初果?;盛果+;末果T);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常绿落果?);休眠期或枯死期:?(一年生枯死者可记为X)。

如果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则选取一定面积,估计其一物候期达到50%以上者记之,其它物候期记在括号中,例如开花期达50%以上者,则记O(V,+)。

2.4.2生活力的调查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

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

一次性调查中只记录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生活力变化者。

生活力一般分为3级:强(或盛):●(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良好);中:不记(生活力中等或正常,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弱(或衰):〇(营养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

2.4.3树高和干高的测量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

通常在做样方的时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例如魏氏测高仪)实测群落中的一颗标准树木,其它各树则估侧。

估测时均与此标准相比较。

目测树高的两种简易办法,可任选一种。

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2m,然后2、4、6、8往上积累到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1/2,1/4,1/8,1/16,如果分割到1/16处为1.5m,则1.5m某16=24m,即为此树高度。

干高即为枝下高,是指此树干上最大分枝处的高度。

这一高度大致与树冠的下缘接近,干高的估测与树高相同。

2.4.4胸径与基径的测量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为距地面1.3m处的树干直径。

严格的测量要用特别的轮尺(即大卡尺),在树干上交叉测两个树。

在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采用钢卷尺测量。

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就可以了,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不能仅在望远镜一望,任意估计一个数值。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3个萌干,则必须测量3个胸径,在记录时用括号划在一个植株上。

胸径2.5cm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测量时,也要用轮尺或钢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

一般树干直径的测定位置是距地面30cm处。

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2.4.5 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定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调查时树木的测量。

用皮尺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投影的长度,然后再量树下与长度垂直投影的宽度。

例如长度为4m,宽度为2m,则记录下此株树的冠幅为4m某2m。

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多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

特别是那些树冠垂直的树,更要小心估测。

冠径和丛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因为调查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

测量冠径和丛径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固化面积。

冠径指植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单株散生的植物种类,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择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径,记一个数字即可,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的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

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2.4.6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面的百分率。

这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植物。

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

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如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裸地,太阳光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10%,其它地面或为树冠覆盖,或为草本覆盖,故此样地的总盖度为90%。

总盖度的估测对于一些比较稀疏的植被来说,是具有较大意义的。

草地植被的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面积确定盖度的百分数。

蓄积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值,因为衡量一种资源植物的利用价值,不仅看它本身有用成分的含量和质地,还要看它的蓄积量有多少。

如果一种植物的蓄积量很少,既使有用成分含量再高、质地再好,利用价值也不大。

包括估测法和实测法。

估量法:参照历年资料和调查所得的印象作估计。

这种方法虽然不精确,但是值得参考。

实测法:蓄积量实测法包含数量和重量两个方面。

数量蓄积是指单位面积内该资源植物的株数。

可以用样地法或样线法进行计算,在样方大小方面,乔木一般为400米,灌木5022米,草本5米。

样线应不短于50米,沿样线一侧1米范围内进行调查。

样方和样线均应设5~10个,取其平均值,最后计算每公顷所含株数。

样方和样线的设立,可利用野外初查时所划的样方、样线。

重量蓄积是指单位面积内该资源植物的总湿重和总干重。

重量蓄积的调查是在数量蓄积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可在样方内或在样线一侧选择一定数目的植株,或挖取其整株植物,或采摘其有用部分,就地进行称重,获得湿重数字,再将称重过的植物带回晒干,再次称重,获得干重数字。

调查也应在5~10个样方(或样线)上进行,求取平均值,并计算每公顷所含重量。

每个样方(样线)中选取的植株数目,视植株大小而异,乔木和灌木可取5~10株,草本可取10~50株。

所选用的植株均应是中等发育水平的。

3资料整理和总结在调查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当调查工作结束时,应该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3.1资料的整理3.1.1整理植物标本在野外调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应及时将它们制成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并查阅文献,鉴定名称。

定名后的标本,应该按资源植物的类别进行分类,妥善存放。

植物标本是资源调查工作全部成果的科学依据。

因此,每一份标本都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标本本身应是完整的,包括根、茎、叶、花、(果);野外记录复写单的各项内容应完整无缺;定名正确。

3.1.2整理样品每一种样品都要单独存放(放入布袋、纸袋或其它容器内),样品要拴好号牌,容器外面贴好登记卡。

需要请外单位代为测定的样品应及时送出,不要拖延,以免时间过长后样品变质。

3.1.3整理各项原始资料所有野外观察记录、野外简易测定结果、室内测定数据、各种测定方法、访问记录等,都是调查工作的原始资料。

依据这些原始资料,才能发现和确定新的资源植物和提出如何对植物资源利用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