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
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一、组成
飞滑石十五两(450克)、绵茵陈十一两(330克)、淡黄芩十两(30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150克)、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各120克)。

二、用法
各药晒燥,生研细末。

每服三钱(9克),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丸如弹子大(9克重),开水化服。

三、歌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四、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五、主治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吐泻,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六、方解
本方主治乃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湿热交蒸,故身热倦息,肢体酸楚;湿蔽清阳,阻滞气机,故胸闷腹胀,甚或上吐下泻;热毒上壅,则咽颐肿痛;热为湿遏,郁阻于
内,不得发越,故郁而发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故方中重用滑石、茵陈蒿、黄芩三药,其中滑石清利湿热而解暑;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黄芩清热解毒而燥湿;余以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行气悦脾;射干、贝母降肺气,利咽喉;木通助滑石、茵陈清利湿热;连翘协黄芩清热解毒。

诸药相伍,重在清解渗利,兼事芳化行气,理肺利咽。

如此则湿邪得利,毒热得清,悦脾泄肺,行气化浊,用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者,最为相宜。

本方在夏令暑湿季节最为常用,王士雄赞之曰:“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

”临床运用以身热困倦,口渴尿赤,苔白厚腻或干黄为辨证要点。

凡湿温、暑温挟湿、时疫及现代医学之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