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共5篇)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共5篇)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共5篇)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摘要: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语文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文笔者从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重点探讨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目的是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字:语文教学;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目标设计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整个语文教学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并且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但是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违背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随意性,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目的的制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语文教学目标不合理和制定方法不科学的方法,严重的阻碍了语文教学之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混淆课程目标是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思想,而教学目标是在一节课或者是几节课中学生要达到的要求。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目标,而对于在对句子的理解中,得出哪些是优美的,美在什么地方是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把握不明确,出现混淆的现象,导致了执行力度不强。

比如,在《我的老师》中,部分教师将培养学生热爱和尊敬教师等良好品德作为教学目标,但是过于笼统,不利于目标的执行和实现。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随意孤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把重心放在教学环节中,在接触到教材以后,便机进行备课,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目标的随意性,不利于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我的老师》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记叙要素的把握;表达人物的写法;词语的辨析和词语蕴含感情的体会;体会文中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可见,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不利于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对教学目标的陈述不清晰在制定了教学目标以后,还要以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层次性,具有随意性的趋势,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

例如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出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些表述对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缺乏明确的规定。

由于对教学目标的陈述不清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到位,因此就阻碍了教学目标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整合、指导和控制作用,并且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检测作用,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此,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真正的发挥语文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为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要加强对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因此,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为出发点。

语文的教学实际就是要学生做到温故知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加强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引导。

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语文的性质和功能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加强对情感目标的重视,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包括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还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结合两个方面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要分清主次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分清主次,以便更符合学生发展和语文教学的需要,从各个层次对语文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既要有语言目标,又要有能力目标,最终还要上升到情感目标,对于各个目标的侧重要根据不同阶段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确定。

在《行动纲领》的指导下,对于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侧重点放在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同时兼顾情感的陶冶,而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制定要将着重点放在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认识之上。

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不同阶段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目标的指导和整合作用。

(三)加强对各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都要加强各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上加强对学生发展情况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的把把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方面,对于目标的描述可以适当模糊些,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同时还要重视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将来的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加强各个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真正的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化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实现其三维化,即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这三个目标是层层递进的。

知识目标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过程和方法的重视,加强学生对语文的体验,即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并且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获得;对于情感目标设计中,教师要利用课文本身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学生明确课文的人文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真正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最终目的是对语文教学活动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而确定有助于其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整合作用,因此,需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进而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有效性,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自觉的达成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陈叶珍.语文教学目标叙写模式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10(04)[2]夏国虎.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J].阅读与鉴赏,2011(09)[3]熊生贵.听名师谈情说爱---如何回归三维目标下的本真教学[J].今日教育,2011(10)[4]郑文华.语文学科对象和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内容的三维结构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1(07)[5]许发金.以“读”为本整合三维目标---变革小学语文命题形式的思考[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1,(09)第二篇:教学目标叙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感谢教研室为我们大家提供的这个共同学习的机会,我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教学目标叙写事宜。

一.教学目标叙写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又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

正是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关键。

而目标虚设或目标错位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会造成低效甚至负效。

目标虚设等同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其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叙写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的变化,会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展开,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会因此具有明确的标准与依据。

二.教学目标叙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三维目标曲解。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标要求不是三维目标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维度一个目标,这也是三个目标啦?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三维目标指的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目标,更不是三件事。

如果把三维目标整合在一起,它的表述应该是“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之下,通过什么样的过程,以何种方法,获得何种知识技能,塑造何种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结果,不是说教,不是过程,过程和方法是习得的目标但也是过程,知识与技能也应该是学习的结果,是生成的。

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身已经很清楚地指明了教学不是以宣讲、说教和灌输的方式来实施,如果那样施教,势必会将知识、方法、态度割裂开来,而那样的做法恰好是新课标要求中要避免的、摒弃的不良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主体错位。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行为已经不再是教师作为主体,而是学生作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应该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以往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通常以教师作为行为主体,有的是把教师和学生合在一起,极少能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大致用以下相同的方式来叙写教学目标,如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of…;T 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To help the students…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但是通过教学目标我们还是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教师还是把自己作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逐渐在改变这种状况,绝大部分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已经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To know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lated to …;To learn how to …。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3.教学目标太宽泛。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常常是抽象概念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