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说课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说课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说课第一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说课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荷花和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美景,出水芙蓉、菊花淡雅,到那时此诗写的却是枯荷败菊,不过,荷叶虽然落尽,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菊花却依然傲立风中,秋末虽然凄凉,却也有橙黄橘绿,成熟丰收的景象,所以,看似悲凉,实际上却不是悲秋的调子,而是昂扬向上,生气勃勃。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

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四、指导诵读诗句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第二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3、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课件)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指导写字1、让姓“刘”的小朋友范写刘2、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六、家庭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背诵《赠刘景文》2、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出示《山行》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五、朗读、背诵古诗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家庭作业背诵古诗两首,家长签字。

第三篇: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4、古诗两首(徐国丽)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山行》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姓刘菊花残破君子橙子橘子2、背诵《赠刘景文》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教者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

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

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

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3、讨论。

(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

如: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在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学着诗人读起了古诗,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里,他们说:“我好象看见小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我好象听见诗人在跟那户人家的主人说:我能在你这里借宿一晚吗……”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们对本首诗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

第四篇:赠刘景文专题训练赠刘景文(练习设计)一、我会填。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君须记,()()橙黄橘绿时。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季的景色,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山行(练习设计)一、我会比一比,现组词。

已()于()首()己()干()道()二、我会填。

《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杜牧,诗人抓住了(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按课文填空。

()()寒()()径斜,()()()()(停()()()()()()。

霜()()()(四、说说写写。

我喜欢春天, 因为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我喜欢夏天,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秋天,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