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现状艺术品抵押乱象何时休虽然全球金融危机依然没有消退迹象,但艺术品拍卖市场却好戏连台。
苏富比拍卖行定于5月2日在纽约市拍卖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估计成交价至少8000万美元。
这幅作品对于许多中国艺术爱好者来说,可谓耳熟能详。
因为早在1983年举行的挪威蒙克绘画展览上,就展览过类似的一幅作品。
虽然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可能参与拍卖,但从这幅作品上,却可发现艺术品投资的几大要素。
可流通量决定价格对许多收藏者来说,对一件藏品首先关注的就是其存世量,只要相同藏品越少,其价值肯定越高,这固然没有错,但有时参考可以流通的数量无疑更有价值。
蒙克共画了4个版本的《呐喊》,其中两幅收藏在蒙克博物馆里,一幅保存在挪威国家美术馆里。
此次拍卖的这幅则是来自于私人收藏,也是目前唯一可流通的版本。
当其他类似的三件作品都位于顶级的博物馆而不能流通时,此次拍卖的蒙克《呐喊》无疑更体现价值。
在我们熟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最为熟悉的就是元青花了。
综观目前各大博物馆,元青花并不少见,但真能流通的就很少了,特别是像纽约佳士得拍出的那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类似人物图案的就更少了,最终拍出约2.3亿元,并不意外。
学会分析作品价值了解蒙克《呐喊》的价值,就需了解蒙克身世。
蒙克5岁时母亲死于肺病,13岁时姐姐也被肺病夺去生命,成年后父亲和弟弟相继离世,妹妹患有精神病。
他自己也时常被精神分裂症折磨。
蒙克说:“我一定要描绘有呼吸有感觉并在痛苦和爱情中生活的人们。
”诗人布罗津维斯基认为其作品是“近代人类心灵的肖像”。
蒙克在《呐喊》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只能是疯子画的。
”他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将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
这样的分析,在一些抽象作品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将推出一件赵无极的《桃花源》,此特殊的画面构成,可追溯至其作品《向亨利·马蒂斯致敬》。
赵无极曾说,此幅作品起源于对马蒂斯《科利尤尔的法式窗子》的崇敬,了解了这个背景知识,无疑可对这样的构图方式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特殊之处值得关注即将拍卖的蒙克名画《呐喊》,是4幅中色彩最亮丽的,也是唯一一幅画框被一并描画并题上了落日时漫步的诗句:I felt a whiff of Melancholy——I stood / Still, deathly tired。
这也是这幅画作的灵感之源。
此外,在这幅画中,背景中的一个人弯下身试图观看城市景观,这也和其他3幅画作不同。
对这种特殊之处分析,非常必要。
像即将出现在春拍中的陈逸飞作品《独坐》,为欧洲重要私人藏家购自纽约马勃洛画廊。
虽以写实为本体,但陈逸飞在创作上追求突破,不断挑战自己超出惟妙惟肖的写实框架。
在此作中,他融入了电影特写镜头与变形视角,描绘独坐的年轻女子与其所处的环境,试图透过戏剧性铺排与张力诠释主角人物深不可测的心境与生命寂寥,超越了写实根基,给予人更大心灵触动。
该作品出版注录完整,与画家以往作品不同,因而更值得关注。
解析艺术品投资要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源于,7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总额已经是的8倍之多,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
从中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年度通胀率来看,艺术品收藏投资仍然是重要的有效规避通胀的投资产品。
然而,这个市场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
一级市场发育不健全,针对艺术品交易相关的法律体系迟迟未见完善。
对艺术市场的监管一直尴尬地缺席,这已经涉及整个体系,比如艺术品基金,从资金募集,艺术品真伪辨别、价值评估、购买、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盈利核算、退出方式各个环节都缺乏监管。
如果不立即完善国家的相关法律体系,就可能会形成大量的炒作、欺诈、非法集资等现象,应该加强监管,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结构。
艺术品投资需要资金、需要经验、需要眼光,只有敏锐捕捉到了好的作品,才可能是保值增值的“硬通货”,这其中的玄机,不仅仅是低买高卖这么简单。
艺术品投资很复杂,赝品劣作风险、保存运输风险和审美转变风险都可能导致一次失败的投资……跑赢通胀?国内艺术品投资跑赢通胀了吗?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上半年梅摩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指数也上涨了13.3%,不仅高于6.5%的普通居民CPI,也高于7.73%的富豪消费品CPI。
艺术品的附加值极高,决定了艺术品资产市场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通货膨胀的资产收益率。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源于,7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总额已经是的8倍之多,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
从中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年度通胀率来看,艺术品收藏投资仍然是重要的有效规避通胀的投资产品。
”某艺术基金合伙人王燕认为,中国艺术品投资是近7年来最有效的资产配置方式。
艺术品投资将日益成为寻求货币避险和资产增值的投资者热衷的优质渠道,从而吸引更多财富涌入艺术品投资市场。
在国内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机构中,艺术基金信托是这两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支。
“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10.41%!”当有人质疑艺术品投资的有效性时,业内给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10.41%的回答。
今年以来国内共有17款艺术品信托发行,募集资金规模预计可达21.35亿元。
10.41%的投资收益率被誉为可以媲美房地产信托。
不过,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国内艺术品信托风险巨大,而且风险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艺术基金如何顺利退出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的影响,大量投资者的热钱进入到艺术品投资领域,这中间,既有机构投资大鳄的身影,也有社会自然人和中小主体参与。
社会对艺术品投资甚至是投机的高度关注和纷纷进入,使得这个市场充满了机会和风险。
律师熊永文告诉记者:“有些艺术品信托的风险很大。
一些质押物的真假都值得商榷,作品、古玩的赝品、仿品都影响产品市场价值的主体。
另外,有一些根本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藏家在操盘,他们买东西全凭感觉和经验,何时买、买什么、何时卖、如何避险都凭感觉。
还有一些年轻的'经理人团队根本不懂艺术,他们相信买什么投资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资金运作,这对作品对艺术家对市场都没有益处。
艺术品投资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不论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甄选、作品真伪的鉴定,还是对升值潜力把控和投资风险的规避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都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
”在今年春拍之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春拍将是很多艺术品基金获取投资收益与实现顺利退出的重要时间窗口。
然而不幸的是,今年春拍的市场表现疲软:艺术品上拍数量、成交数量均下降四五成,不少名家都出现“卖不动”的现象。
“艺术品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能否顺利变现。
目前国内艺术基金还需要建立多元的艺术品退出机制和体系。
”王燕告诉记者,“目前艺术品交易的主要渠道还是拍卖,但基金公司显然不能做拍卖。
在退出机制和体系上,应该首先从源头梳理起,扶持一级市场的发展,对于博物馆、画廊、古玩店等给予更多关注,让中青年画家、大众作家、艺术品甚至工艺品、有特色的古玩等进入社会更广泛的市场;其次,艺术品产权交易等方式也为信托产品退出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对于以拍卖作为艺术品退出的重要机构强化监管和责任;再次,强化对艺术品市场的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保险、担保、物流、评价、鉴定、定价、银行等,必须具体化制定政策和方案,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配套,以有利于艺术品退出的良好市场配套。
”谁掌握了艺术市场的话语权大量资本涌入国内艺术市场催生了“天价艺术品”,资本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对艺术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甚至有观点认为,收藏艺术品的资金背景在近两年内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社会审美的变化,而是社会主流资金流向群体和结构的变化。
也就是说艺术品市场已经被集中资金的癖好所替代,而非艺术本身的评判观点。
“资本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而不是艺术品本身的审美形成相应的价值,从短期来看,有利于资本的投资及收益保障,但从长期看,也将损害包括资本在内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权利人的利益,这一点,资本在将来也会看到。
资本所代表的逐利本色,与艺术家创作和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互相脱节,且未被纠正,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也将无以为继。
”王燕说。
“即便是现阶段,艺术市场金融化也对一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燕告诉记者,“简单说,画廊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困难,因为,现在的机构投资者锁定优质的艺术家和作品后,画廊等一级市场的主体的艺术品________将越来越困难,逼迫画廊等一级市场主体在艺术品和销售对象上降低层次和寻找新的方向。
”“资本和权力掌握艺术市场的话语权,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加强监管增加交易的透明度。
”律师熊永文说:“目前,针对艺术品交易相关的法律体系还远远没有完善,包括符合艺术品市场特点的拍卖法、保险法、期货法、证券法、基金管理法等等,都需要逐步完善。
对艺术品交易的法律保障,也基本上是空白。
其次,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的缺席,这已经涉及整个体系,比如艺术品基金,从资金募集,艺术品真伪辨别、价值评估、购买、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盈利核算、退出方式各个环节都缺乏监管。
如果不立即完善国家的相关法律体系,就可能会形成大量的炒作、欺诈、非法集资等现象,应该加强监管,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结构。
”艺术品投资收藏如何选择潜力股近日一则关于某集团资产情况的微博被大量转发。
内容是说该集团所有者权益为290亿元,其中包括董事局主席个人收藏的70幅字画,评估价值35亿元,也计入注册资本和资本公积。
之后就陆续有媒体报道此事。
有媒体说,这估价35亿元的字画充入集团资产后,银行和其他股东暂时还没有什么举动,所以估计,这只是该主席的摆阔行为,并未给集团带来什么额外的实际利益。
估价35亿元字画计入集团资产只为摆阔?听惯了为摆阔一掷千金,可还没见过直接将自己家东西搬进自己公司里摆阔的。
是谁说他70幅字画就值35亿的?又是谁说这些字画就可以当做白花花的银子充进集团资产的呢?这个字画作价入股的抵押行为到底为哪般?这背后的艺术品抵押问题,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心生疑虑了。
这家集团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集团主席拿出估价35亿元的字画计入注册资本的份额仅为0.42亿元。
只要其他股东同意,在财务上并无不妥。
但这种大手笔的行为背后,不可能是为了画蛇添足,商人心里头都有个算盘,从来都不干赔本儿的买卖。
笔者不禁想到一些陈年老账。
如9月,商人谢根荣自制的“金缕玉衣”经几位顶级专家鉴定,估价24亿元。
他借此取得银行信任,从北京建行的5家支行骗贷。
不但为之前6.6亿元的借贷做担保,还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
70幅字画作价入股这个事件,不能简单地解读为商人摆阔,其背后暴露出的当前国内艺术品抵押问题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艺术品拍卖市场未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艺术品拍卖市场未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每一场都拍得出乎意料的好,不少专场成交率起码90%!”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现场,佳士得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风风火火来到记者面前,还没站稳就已经大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