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
容及注意事项
摘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目的和相关要求,以造纸
项目为例,重点介绍污染类型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编制的一些内容,
重点强调了污染类项目工程分析编制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类项目;造纸项目;
根据国家的有关环保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编制报告书项目和编
制报告表项目。

首先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进行查找项目
的管理类别。

拿造纸项目为例,名录中规定:除手工纸、加工纸制造、纸制品制
造除外,其他造纸项目均需要编制报告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总纲》的相关要求,若编制报告书,应按照章节分别编制,分别介绍不同侧重
的内容。

本次按照总纲中要求,以造纸项目为例,逐个分析每个章节中污染类项目需
要编制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概述
按照相关要求,概述中要明确本次编制内容的相关过程内容及重点内容结论,明确出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重点特点,评价工作主要时间节点,项目与有关政策的
论证情况,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以及本次评价得出的最终结论等。

造纸项目为高耗水项目,其污染特点为废水量大、有机污染严重,废水污染
物排放量较大。

项目在签订合同后,要及时去项目现场进行了调研,并与建设单
位充分进行技术交流,让其提供技术材料等。

根据相关技术材料,进行对报告书
的编制工作。

可在项目刚开始,进行第一次网上公示,初稿编制完成后,进行第
二次环评公示,包括网上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示等,评价过程需符合《环境
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

造纸项目需要符合《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造纸行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纲要》(中国造纸协会[2021]120号)及当地造纸产业政策的相关要求。

造纸项目需要符合“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
关注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二、总则
总则中,需要明确出编制报告书的相关依据,对建设项目评价的标准与因子,评价得出的工作等级及评价的各要素范围,项目所在区域的相关规划情况及区域
的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周边存在的环境保护目标等。

通过总则,可以快速的知道
项目的一些评价要点。

在造纸项目中,编制过程中用到的所有的常规依据及与造纸项目有关的依据,需要全部列出,并依据相关的文件,指导编制后面的内容。

造纸项目的技术规范
主要有造纸行业的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污染源
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审批原则、《制浆造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

三、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中,首先要描述项目的总体概况,再描述项目的工艺等,分析出对
环境影响的环节,最后算出各环节排放的污染物源强情况,通过环保治理措施的
治理后,计算出最终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情况。

最关键的要点,可总结为“摸
清源、算准帐、措施可行” [1]。

1、建设项目概况
造纸项目中,造纸机的型号、宽幅、车速等关键信息需要在项目组成中明确;主要经济指标中需要明确吨纸用水量、吨纸用汽量等内容;给出产品方案一览表,并给出产能详细的计算过程,明确纸机净纸宽度、计算定量、计算车速、生产效率、生产时间等信息;生产工艺指标中应明确工序中关键指标的参数,如碎浆浓度、上网浓度、出网部干度、成纸干度等。

2、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描绘出工艺的整个流程,分析出产排污的相关工序及环节,与之对应的环保治理措施,分析出产排污的重点环节,并对此进行计算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造纸项目中,要清晰描述出工艺流程,并画出工艺流程图,图中标注出产污环节,若工艺中有回用水,清晰阐述工序中回用水的去向,废水、浆渣等污染物的产生来源,给出产污环节汇总一览表。

根据项目可研、工艺设计等资料,与工艺流程图相结合,详细计算出物料平衡、水平衡、浆纸平衡、热平衡,并根据计算的平衡给出各平衡图、各平衡一览表。

3、污染源源强核算
根据前面得出的工艺流程,找出的产污环节,相对应的污染物治理措施,计算出该产污环节产生的污染物的量,产生时,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两种情况,都要计算得出。

除了在正常工况下计算出污染物的量外,还需要计算出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排放,计算出产生的量及产生强度,最后给出统计表,里面需要包含污染因子的产生浓度、产生量、产生方式等关键因素。

造纸项目中,根据项目前面编制的产污环节、物料衡算、水平衡、其他辅助设施运行情况等,再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纸浆造纸》中相关污染物的系数及公式,类比同类型已运行项目的实际数据等,分析计算得出污染物的产生情况[2]。

给出各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及治理效率,最终计算出排放到环境的污染物的量。

计算物料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总进与总出保持一致,确保进出平衡。

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要详细全面的描述项目所在地,在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质量状况,除了文字描述外,必要时,需要给出相关数据辅助说明情况。

在描述区域环境的自然概况时,若资料充足,要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当地的自然概况,水文地质等情况。

在调查该区域的环境质量概况,若有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分公开的数据或可引用的数据,即可使用,若没有,需要根据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进行现场监测。

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各环境要素对应的导则要求,进行等级评价,根据评价等级,对各环境
要素进行预测与评价。

各要素的评价方法有很多,要根据等级的判定,根据各要
素导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再次强调的是,评价等级较高的要素,需要的外部资料会较多,需要提前判定,提早查找搜集相关的数据及资料,以便为后期的预测工作做准备。

各要素的
评价工作需要依托相关软件进行,可提前学习准备。

六、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本章节的内容,首先明确出本项目为治理各类污染物提出的各类治理措施,
其次,分析各类治理措施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即说明提出的治理措施,
在技术上,治理后,是否能够达标当地的排放标准要求;在经济上,提出的治理
措施,建设单位在经济上是否能够接收,在同样治理效率相似的前提下,是否有
价格更低的治理措施。

七、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与项目实施后环境预测得出的状态进行比较,以定
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
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3]。

以分析企业经过安装污染物治理措施后,
对环境影响的减弱程度,以及从中节省的经济成本。

八、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造纸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可根据自行监测指南总则、造纸行业的自行监测指南、造纸行业的排污许可等与项目有关的文件进行参考制定。

九、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是对前述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总结,给出前述报告中关键点的结论,以便快速了解整个项目的总体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结论,并明确
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十、附录附件
项目的附录附件,是建设项目关键性的支撑材料。

例如委托书、项目备案文件、承诺函、所在园区的审查意见及批复等其他相关材料,每个项目所需的支撑性材料不一致,只要是与项目有关且必要的,都可作为附件附在文本后。

参考文献:
[1] 王爱平.浅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1990.(02):11-15;
[2] 石晓枫等.污染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02) 23-25;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