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功能化验

肝功能化验

肝功能化验肝功能化验肝功能化验是了解肝脏健康状况的主要检查,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肝功能的具体指标得到定位、定性、定量的反应,有助于各种肝病的诊断,了解肝病的程度、转归及预后。

因此,肝功能化验的临床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肝脏简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着复杂多样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转运及排泄等。

当各种原引起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胆道梗阻时,可引起肝细胞内各种物质代谢(如蛋白质、脂肪、糖、胆红素及胆汁酸等)的异常,另一方面由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膜结构损伤,使胞内酶外溢。

导致血液中与肝脏有关的代谢产物和酸含量改变。

化验项目肝功能化验[1]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

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

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 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

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肝功能检测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

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参考:1、排泄分泌功能的指标胆红素排泄的异常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异常升高时,应通过检查来判断时何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包括尿三胆以及粪胆原的检测,以期更好的判断异常的原因。

对于慢性乙肝来说,主要时由于肝细胞受损,造成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当黄疸指数超过50μmol/L时,通常造成巩膜或皮肤黄染,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黄疸。

化验项目缩写符号(参考值以化验单上所注明为准[2])总胆红素定量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其他功能指标: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肌酐Cr血糖GLU甲胎蛋白AFP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补体3 C3补体4 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2、肝细胞是否受损的指标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ALT浓度增高。

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实验室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别,一般为40以下。

急性肝炎早期肝受损时,大多数ALT和胞浆部分的AST被释放出来,一般ALT都高于AST,致使AST/ALT降至0.56左右,但如果AST 大幅升高,甚至和ALT发生倒挂现象,表明肝损加重。

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时AST/ALT比值常>2,胆汁淤积及肝癌时亦可增高。

AST包括两种同工酶:ASTa、ASTm,轻度肝损害时,仅ASTs升高,大量肝细胞坏死时血清ASTm也大量增高,ASTm/ASTs的比值亦明显增高。

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氢酶等指标也可以作为肝损害的标记,但是通常不如ALT或AST具有特异性。

化验项目缩写符号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AKP胆碱性酯酶CHE3、预后的判断血清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其水平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标志,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造成ALB合成障碍,同时GLB也会不同程度的上升,严重时,造成A/G降低或倒置,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前白蛋白(PA),由于它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9天,故它反映近期肝损害及其程度较白蛋白这敏感。

蛋白电泳可以很好的分离各种成分,根据各种成分的变化,以期对病情有个更好的分析。

血氨的测定:氨由氨基酸分解而来,亦可从肠道铵盐及含氮物质经细菌作用所产生。

氨是有毒物质,大多数经肝脏解毒转化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

血氨正常值按奈氏试剂显色法为10-60μg%,肝性昏迷前期至昏迷过程中血氨逐渐升高时,提示预后不良。

化验项目缩写符号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 A球蛋白G尿素氮BUN注意事项: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脏的一切功能。

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

同时对肝功能试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肝功能化验单怎样看1、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ALT(0-40U),AST(0-40U)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

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

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

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

ALT 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

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

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但是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正常肝细胞数量少,转氨酶的生成、释放少,而血清胆红素则显著升高,出现"胆-酶分离"的现象,提示凶险。

2、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

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

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

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

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

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3、总蛋白(TP)亚急性肝坏死时总蛋白常减少,且随病情进展相应地加重。

肝硬化患者如果伴有腹水或食道静脉破裂反复出血时,由于蛋白丢失,总蛋白也倾向于低值。

因此,血清总蛋白量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4、白蛋白(ALB)急性轻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减少,重型肝炎时可明显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

当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为预后恶劣的征兆。

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即明显减少。

5、球蛋白(GLB)慢性肝病时由于炎症反复刺激使球蛋白合成增加,肝硬化时升高较明显。

急性肝炎时可一过性升高,恢复期即降至正常,如持续升高预示慢性化。

6、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慢性肝炎时白蛋白虽正常,但球蛋白升高,故比值下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而球蛋白合成增加,比值明显下降以致倒置(A/G<1)7、谷氨酰转肽酶(GGT)(1)、如G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炎。

(2)、酒精中毒者GGT明显升高,有助诊断酒精性肝病。

(3)、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8、碱性磷酸酶(ALP)(1)、阻塞性黄疸时,ALP升高,特别是完全性阻塞,ALP上升至正常上界2。

5倍以上。

(2)、90%肝病患者ALP升高,但不会超过正常上界2。

5倍。

(3)、肝衰竭患者,如ALP下降,提示肝细胞广泛坏死。

9、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可以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

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10、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

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

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