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应用文写作教案--应用写作概述
大学应用文写作教案--应用写作概述
而在一篇调查报告中,介绍一位工程师时,却用的另一种语体:“张××,男,现年四十二岁,一九六二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可阅读英、日外语专业资料,工作勤勤恳恳,积极努力。近年来,工厂的几项重大技术课题,都有他参与或是在他主持下攻克的,被公认为‘全厂一号技术尖子’。他从一九五七年起便申请入党,但因出身于地主家庭,哥哥曾被错划‘右派’,工厂一些领导认为,对他只能在技术上使用,不能在政治上重用。因此至今仍被关在党组织的大门之外”。
2.注意符合特定的场合与氛围
会议、外交、谈判、聚会等。如写请柬,用于商店开张,会议开幕的可以写“敬请光临指导”,而用于结婚宴请的则不宜写“指导”之类字眼。又如,讣告上写“欢迎光临”,就失去了讣告应有的严肃性,显得很不合适。
3.注意符合特定的行文目的
申请、启事、广告、法律文书等。如颁布政令的要庄重严肃,通报错误的要显得说理严正,义正词严;申请要求的要平和委婉;报喜祝捷的要热烈欢快,等等。不同的文体往往有不同的内容性质,因而,不同的文体亦往往有其相应的语言色彩:“政府文告、法律条文、外交文书要求庄重明确,科学论文要求冷静谨严,小品文、随笔要求亲切幽默”。语言色彩固然是一篇文章情感因素的综合反映,但个别词句的运用对形成或破坏一定的语言色彩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一篇《寻物启事》,其中写道:“有拾到者,请速交回本人,切切勿误”。寻物启事,本是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帮助、支持,理应写得委婉恳切,而“速交回本人,切切勿误”等语则是使用命令、训诫口吻,给文章涂抹上一种很不协调的色彩。
△“啰嗦先生”的一封家信
吾妻:
昔日啰嗦往日啰嗦而今不复啰嗦也。吾在下月即返故里,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所以不写三十日,因下月系小月之故也。家中有棉鞋一双,希吾妻拿出来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因多灰尘之故也。希吾妻千万不要忘记。为省笔墨起见,吾不写草头大萬字,故以方字去点代之。……
4.注意符合应用文的语体要求
平实:通俗易懂、质朴实在
案例赏析:
1993年底,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举行开光大典。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和港督彭定康均应邀出席。仪式结束后,彭定康答记者问时指责我港澳办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力的圣诞礼物。”记者以此请周南发表意见。周南开始因为在宗教圣地参加宗教仪式,便以“佛教的日子”为由不予评论。在记者再三追问下,周南顺口答道:“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功德无量,善哉善哉!”末了一句“阿弥陀佛”,引得在场者击掌叫好。
(四)规范
尽量使用书面用语,不要用口语和方言。
(五)得体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的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举止得体的问题。应用文都有特定的功用和特定的读者对象,因此,写作时应根据行文目的、接受对象选择相应的语体、语气。只有语言得体,才能收到预期表达效果。
1.要看对象说话
身份、地位、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业、经历、个性特征、彼此亲疏关系等。公文中的事务性用语要视尊卑关系,上下级关系来使用。例如“上报”、“呈报”用于上行;“印发”、“颁发”用于下行。上行文用“拟办”而不用“决定办”。
另外应用文写作语言下的判断十分讲究分寸感:比如在写总结时,一个单位在某段时间内取得的成绩,是“很大”、“较大”还是“一些”,都要再三斟酌,力求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词语的信息容量与信息的确定性成反比例,如果一个词语的信息容量太大,就会使人们对词语所含内容认识模糊,从而影响对文章的准确理解,甚至因为主观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歧解。比如一篇简报说:“王××竟然在会上公开批评领导,造成很坏影响。”领导为什么不能公开批评?怎么批评一下就造成很坏影响?如批评得对,就应支持,即使批评错了,也在所难免,说成“很坏影响”,也是不妥的。一查事实,原来是“公开地无理顶撞”,写成“批评”,就把事实歪曲了。
(一)领导指挥作用:
(二)联系沟通作用
(三)规范行为作用
(四)宣传教育之用:
(五)凭证依据的作用
课堂思考: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一).社会作用不同。
应用文: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
文学: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感化行为。
(二).适用范围不同。
应用文:相当广泛,而且有很具体的对象。
文学:显得宽泛,但是无确定的具体对象。
3、第三份报告,2006年7月公布的《写作:来自州政府的强烈信息》发现,尽管政府部门对雇员的写作能力高度重视,但相当比例的政府雇员没有达到政府的要求。
根据“全美写作计划”11月16日公布的一个调查,超过六成(69%)的美国人认为,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都应该教写作,而且应该立即实施。
(二)在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由此可见,应用文与文学作品语体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从应用文的角度看,应用文不必像文学作品一样去追求想象的丰富、细节的奇特、辞藻的华丽,它的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准确
这是对应用文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有人称之为应用文语言的“第一要求”。
要实现这一要求,首先应做到概念准确、把握分寸,要认真辨析词义,精选中心词,用准限定修饰语;其次,句子要合乎语法、逻辑,数据、图示要准确无误,人名、地名、引文要准确。应用文写作中所涉及到的人与事,一定要确有其人、其事,情节、细节、数字都不能虚构。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这样出场的: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考勤(2分钟)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以出误案例导入:某中文系大学生写的第一份会议通知:
重要会议请君出席
全体职工同志们:
啊今天的该是多么重要啊!
大家一定会群情振奋,踊跃参加的。
地点就在宽敞明亮、让人爽心悦目的东二楼大礼堂。
时间是午睡后精力充沛、精清气朗的三点整。
欲知会议内容多么重要,开会后自见分晓。
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
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
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四、应用写作的特点
(一)受命性
(二)时效性
(三)程序性
(四)针对性
(五)综合性
五、应用文的分类
从使用范围来分,公务应用文与私务应用文两类。
(三)李斯《谏逐客令》;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陈琳《讨曹操檄文》;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应用文写作的渊源与嬗变
(一)应用文写作的渊源
应用文的使用,我国是“古已有之”。根据《尚书·序》中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指文字),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里的“文籍生焉”可认为是指应用文的产生。
(二)应用文的演进与嬗变
《尚书》:我国第一部以公文为主体的文章集。《尚书》中的文章,分为六种体式:典、谟、训、诰、誓、命。
应用文发展的七个阶段:
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
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
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
拓展:(一)
一般来说,人们按照其使用功能把它分为通用和专用二大类。
通用类指人们在办公或办事中普遍使用的文书。它又可分为三类:
1.行政公文类,它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文种,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信函和会议纪要等;
2.通用事务类,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等;
(三).思维方法不同。
应用文:逻辑思维。
文学:形象思维。
(四).修辞方式不同。
应用文:科学修辞。
文学:艺术修辞。
(五).语体风格不同。
应用文:准确、简明、平实、得体。
文学:鲜明、生动、精炼、含蓄。
七、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色。应用文的语言究竟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先作个简单的比较。
(二)明确:
应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如实反映客观事实与真实思想情感,并按照一定的惯用格式写成的文章。
二、学习应用写作的意义(5分钟)
(一)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写了3份调查:
1、第一份调查发布于2003年4月,呼吁掀起一场写作革命;
2、第二份调查,2004年9月发布的《写作:通向工作的门票》调查了120家美国大公司,得出的结论是,在当今职场,写作成为工薪雇员获得聘任与提升的“敲门砖”;
课时数
2
授课内容(标题)
应用写作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应用文的文种常识(概念和种类),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2.了解应用写作的性质和历史沿革,理解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异同。
3.理பைடு நூலகம்并掌握应用文写作和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应用文写作和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等
讲练结合,多媒体PPT
周南的话主旨鲜明,选材精妙,用语得体,于亦庄亦谐中,表明了我国政府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3.个人事务类,如信函、启事、祝词、悼词、楹联等。
专用类指某种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文书。
1.科技类的含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等;
2.财经类的如市场预测报告、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等;
3.司法类的如诉状、辩护词、公证书、判决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