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优秀说课稿《山行》优秀说课稿(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行》优秀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山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说明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杜牧的《山行》是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书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后两首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该不断加强。
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特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并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难点)【说教法】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诵读诗歌、想象画面、句子训练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这样教学,符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而且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读”的学习方法。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第一步:导课解题,介绍作者介绍岳麓山引入课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
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
)第二步:初读指导,读准,读通,读出节奏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步:再读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想象,读出情感1.品读古诗,读出画面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2.启发想象,感受意境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意境。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3、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说作业设计】意图:(作业的设置建立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之上。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加强了对本课知识的强化巩固。
达到了读写统一。
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板书设计】(本板书设计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概括了古诗的主要内容,简洁的文字,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古诗思想内容的把握,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行》优秀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
菊花怒放,千姿百态。
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
释题:在山上行走。
2.简介作者: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2、出示学习指导: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学古诗。
(给予一定的时间)(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
)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
(理解“石径”:石头小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
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
(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爱:舍不得坐:因为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
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
(创设诗情画意)(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第七步、小结延伸: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
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
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山行》优秀说课稿篇3一、说教材:《山行》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
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会认“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课文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路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法: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