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部位肝癌介入治疗

危险部位肝癌介入治疗

1、2cm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 ) A 、66% B 、52% C 、37% D 、77%2、RFA 治疗肝癌临床治疗阶段疗效评价是( )A 、增强CT 或增强MR :肿瘤坏死,无残余及新发肿瘤病灶B 、DSA :无肿瘤染色C 、肿瘤标志物:AFP 恢复正常或稳定在一定水平D 、以上全都是3、危险部位肝癌主要包括( )A 、突入腹腔、胸腔肺内的肝外肿瘤B 、左、右门静脉支癌栓C 、肝静脉癌栓D 、三者都对4、下列哪项不是危险部位肝癌 ( )A 、左、右门静脉支癌栓B 、微创手术肝段C 、突入腹腔、胸腔肺内的肝外肿瘤D 、以上都不是5、何为危险部位( )A 、距重要脏器10mmB 、距重要脏器7mmC 、距重要脏器5mmD 、距重要脏器3mm6、RFA 治疗肿瘤消融范围在肝内应超出肿瘤边缘( )A 、0.1~0.5cmB 、0.5~1.0cmC 、1.5~3.0cmD 、2.0~4.0cm7、RFA 治疗的范围描述错误的是( )A 、RFA 需覆盖完整肿瘤,超出肿瘤边缘0.5~1.0cm ,B 、肝叶和肝段“切除”须覆盖整个肝叶和肝段C 、实际消融范围>预计消融范围D 、根据肿瘤大小可单次单点、单次多点和多次多点R8、RFA 治疗前行TACE 的益处是( )A 、可发现超声、CT 、MR 不能显示的病灶,防止漏治B 、勾画出肿瘤的范围及卫星病灶,精确导引RFA 治疗C 、TACE 可使肿瘤缩小,去血管化,降低或消除热沉效D 、以上都正确9、对于肝门或者重要脏器旁的肿瘤RFA 治疗,应( )A 、肿瘤组织坏死即可B 、辅以酒精注射C 、保护性注水D 、以上都正确10、肿瘤大于5cm ,5年生存率为( )A 、66%B 、52%C 、37%D 、7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加生本课件系统介绍了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包括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的概念、益处、疗效评价等,并通过大量病例和图片详尽地描述了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具体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学习。

一、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概述1. 危险部位肝癌TACE+RFA危险部位肝癌主要包括:(1)危险部位肿瘤:距离胆囊、第一肝门、消化道、膈肌、心脏、大血管等不足5mm、尾叶等部位肝癌。

(2)突入腹腔、胸腔肺内的肝外肿瘤。

(3)左、右门静脉支癌栓。

(4)肝静脉癌栓。

(5)微创手术肝段及肝叶“切除”术。

2. RFA治疗的范围(1)RFA需覆盖完整肿瘤,超出肿瘤边缘0.5~1.0cm,形成“O”或“C”形保护环。

(2)根据肿瘤大小可单次单点、单次多点和多次多点RFA治疗。

(3)位于肝边缘、肝门部及重要器官旁等,RFA达到肿瘤坏死条件即可,肿瘤边缘必要时辅以PEI 治疗,或在重要脏器与肿瘤间保护性注水。

(4)肝叶和肝段“切除”须覆盖整个肝叶和肝段。

(5)实际消融范围=预计消融范围。

3. RFA治疗前行TACE的益处(1)可发现超声、CT、MR不能显示的病灶,防止漏治。

(2)勾画出肿瘤的范围及卫星病灶,精确导引RFA治疗。

(3)TACE可使肿瘤缩小,去血管化,降低或消除热沉效应。

(4)TACE和RFA联合应用是1+1>2的协同作用,相互弥补其不足。

使RFA适应范围从小肝癌扩展到大肝癌及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甚至门静脉左右分支、肝静脉癌栓的患者。

4. 疗效评价(1)临床治疗阶段:TACE(TAE+PSE)+RFA(±PEI)等“切除”肝癌。

增强CT或MR:肿瘤坏死,无残余及新发肿瘤病灶。

DSA:无肿瘤染色。

肿瘤标志物:AFP恢复正常或稳定在一定水平。

(2)临床随诊阶段。

1、2、3、6、12个月随诊上三项检查,如有新发病灶再次进入临床治疗阶段。

下腔静脉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为什么首先用碘油进行标记?二、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具体措施■ν近膈肌肝癌RFA“C形”保护环防止复发肝右叶进膈肌结节状肿瘤强化灶。

TACE碘化油标记出真正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栓前,利于精确定位RFA治疗,防止肿瘤漏治。

“C形”保护环防止肿瘤复发。

见下图。

■ν TACE+RFA治疗近膈肌HCC患者,男,70岁。

丙肝30余年,肝硬化,TBiL:40umol/L, ALT:120U/L,WBC3.6×109/L, PLT:80×109/L,AFP47.58ng/ml。

治疗后TBiL:32umol/L, AFP6.8ng/ml。

见下图。

■ν膈顶部位肝癌RFA治疗患者,男,67岁。

多发结节型肝癌,肝硬化,大量腹水,见下图。

行RFA治疗,次日出现右侧中等量胸水。

见下图。

该患者临近心脏部位有肿瘤。

要仔细认真精确导引,分步进针,导引针先行,位置正确后RFA针矫正角度,分步进针,到位后释放电极针,扫描位置正确后RFA治疗。

见下图。

■ν膈顶部位肝癌RFA治疗左右近膈顶肿瘤坏死的治疗见下图。

■ 近IVC、小肠、胆囊肝癌TACE+RFA+PEI治疗患者,男,30岁。

2007-2-5 AFP:66000ng/ml,肿瘤压迫IVC、小肠、胆囊。

见下图。

共行2次TACE治疗, 3次TAC治疗,3次15个点RFA,12次PEI治疗。

见下图。

术后5个月:AFP:7.5ng/ml。

2008-4行卫星灶RFA治疗,见下图。

■ 近胃区肿瘤TACE+RFA治疗肝右叶及左叶多发肿瘤,肿瘤突出于肝外进入腹腔。

见下图。

TACE后示:突出于肝外压迫胃的肿瘤内有少量碘油栓塞剂充盈。

见下图。

肝右叶肿瘤RFA治疗1周后行肝左叶肿瘤RFA治疗,见下图。

随诊发现,肝左叶及右叶多发肿瘤明显缩小,肿瘤已完全坏死,肝脏恢复正常大小及形态,见下图。

■ν下腔静脉区肿瘤RFA治疗下腔静脉旁肿瘤,TACE碘化油勾画出肿瘤位置,见下图。

导引针到位后,RFA电极针沿导引针分步穿刺到位行RFA治疗,术后烧灼针道止血。

注意防止下腔静脉损伤。

■ν肝尾叶肿瘤右侧入路RFA治疗肝尾叶肿瘤经右侧入路分步进针,RFA针到位后,释放电极子针,子针位置正确后行RFA治疗。

见下图。

肝尾叶肿瘤经右侧入路RFA治疗后,CT示:肿瘤完全坏死无强化的低密度区。

见下图。

■ν肝尾叶肿瘤左侧入路RFA治疗患者,慢性乙型肝炎,AFP1253ng/ml,诊断为肝尾叶肿瘤,经左叶入路RFA治疗。

见下图。

2009-2-24行CT复查,示尾叶肿瘤完全坏死,坏死的肿瘤体积缩小,未见强化。

见下图。

■ 突出于肝外肝癌TAE+PSE+RFA治疗患者,男,69岁。

2cm结节型肝癌肝硬化,AFP:1204ng/ml,放弃治疗。

5个月后突然昏倒,送医院,BP:80/35mmHg,血性腹水,诊为:肝癌破裂,失血性休克。

立即止血、升压、输血、补充血容量,血压升至85/50mmHg,急诊CT为肝癌突入腹腔,肝周、脾周积血,腹水,CT值40~60HU,见下图。

实验室检查:PTA:46%, ALT:68U/L, TBIL:50umol/L, ALB:28.4g/L,Hb:3.3g/dl,PLT:41×109/L, WBC:3.7×109/L。

立即急诊TAE,治疗成功。

栓塞时用微导管超选到位,直接栓塞肿瘤组织区。

应先栓塞后射频消融治疗。

该患者肝功能较差,脾功能亢进,因此先进行脾动脉栓塞。

栓塞后血小板升至8万以上,开始射频治疗,见下图。

血生化指标如下:PTA:65%, ALT:31U/L, TBIL:35umol/L,ALB:34.0g/L,Hb:12.2g/dl,AFP:7ng/mlPLT:89×109/L, WBC:3.7×109/L。

■ 肝癌广泛A-V短路肿瘤突入肺内TACE+RFA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患者为肝癌侵犯膈肌,2008-7-29辅助检查示:肿瘤侵犯膈肌,肿瘤向上突如肺内生长,肿瘤由膈动脉供血,见下图。

对肿瘤行多点RFA治疗,条件:95℃,30分钟。

见下图。

随诊发现肿瘤坏死缩小,见下图。

为预防还有残余肿瘤组织,进行加强治疗。

治疗后检查示:突入肺内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液化,CT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强化区。

见下图。

下图为随诊结果,可见突入肺内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液化,CT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强化区。

肿瘤的大小与血管浸润、预后的关系见下表。

门脉主干里的肿瘤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吗?三、肝癌并门脉分支癌栓RFA治疗■ TACE+RFA与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患者,男,54岁。

2007年9月28日AFP:31309.7ng/ml,CT示:肝癌,肝脏多发肝癌,最大肿瘤8×6×6cm,右门脉分支癌栓,中肝静脉癌栓,见下图。

Tbil:56umol/L。

2007年9月30行TACE,见下图。

10月28始服多吉美。

因服药后血压明显升高,故改为200mg,2次/日,同时服用倍他乐克25mg,2次/日,维持血压至140/85mmHg左右。

(插入于殿生2007-9-29-1AVI, 于殿生2007-9-29-2AVI)。

2007-10-11 TACE后复查,见下图。

肝功能:ALT<120U/L,TBIL<51umol/L,Child B级,2007-10-28开始服用多吉美。

TACE同时行肝左叶肿瘤栓塞治疗及1次RFA治疗。

见下图。

2008-5-14 CT及血管造影未见存活肿瘤,AFP:106ng/ml,未行任何介入治疗,只服用索拉非尼至今。

见下图。

至2008年10月14日随访时,肿瘤坏死,肝内未见活肿瘤灶,肝功能正常,AFP已降至36. 9ng/ml。

见下图。

2009-5-8随访时,肿瘤完全坏死,肝内未见活肿瘤灶,肝功能正常,AFP2.0ng/ml,现生存21个月,已在岗工作18个月。

见下图。

■ 右侧门静脉支癌栓RFA治疗患者,男,75岁。

退休体检发现肝右叶肝癌。

活检诊为:肝细胞癌.12年后复发,门脉癌栓。

见下图。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检查结果。

2007-4-27HCC,TACE未能控制肿瘤生长,4个月癌栓形成。

2007-9-5发现右侧门静脉癌栓,部分突入门脉主干,TACE未能控制未显示的小门静脉支癌栓,逐渐深入主干。

见下图。

下图示右侧门静脉癌栓,栓子突入门静脉主干,动门脉短路。

肝癌、门脉癌栓共行3次RFA+4次TACE治疗,见下图。

2007-12-18复查CT,示肝内肿瘤及右侧门静脉癌栓肿瘤坏死,见下图。

2008-7-6随诊,复查CT,示肝内肿瘤及右侧门静脉癌栓肿瘤坏死,肝右叶萎缩,左叶作业逐渐增大。

见下图。

2009-8-13复查CT:已生存30个月肿瘤无复发。

见下图。

四、RFA肝叶切除术患者,胆管癌,肿瘤累及方叶、左叶,及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扩张,CA-199>660。

2009-9-8,CELON多针RFA治疗,先左叶后右叶,一次3个位点,每个位点为120KJ。

见下图。

肝叶“切除”术。

影像导引联合微创介入手术使肝癌真正步入到微创手术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