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菜单】【精解】例1.所有细菌都是()A.异养型 B.寄生 C.腐生 D.以上都不对解析:细菌的代谢类型和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化能自养,如硝化细菌,又有光能自养,如光合细菌,还有很多细菌是异养型生物,如大肠杆菌。
有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如圆褐固氮菌,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如使人致病的结核杆菌。
所以,关于细菌的代谢类型和生活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答案选D。
例2.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性状的基因,控制放线菌主要遗传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位于()①核区大型环状DNA上②质粒上③细胞核染色体上④衣壳内核酸上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解析:细菌的核区里有一个大型环状的DNA分子,细胞质的质粒也是小型的环状DNA分子。
其中,大部分的性状由核区DNA上的基因控制,而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基因、抗药性基因和固氮基因等却在质粒上;放线菌也是原核生物,核区内也有大型的DNA分子,控制着放线菌主要的遗传性状,病毒的基因只在核酸上,而蛋白质外壳没有基因。
以上三类生物都没有染色体。
答案选D。
例3.“非典”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RNA病毒,据报道,SARS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久将进行临床实验。
下列关于SARS病毒及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组成中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B.接种SARS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因为接种了SARS抗体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普通培养基培养SARS病毒D.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的是SARS病毒的衣壳解析:SARS病毒是RNA病毒,因此组成它遗传物质的碱基有A.U.C.G4种,只有4种核苷酸。
而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用普通培养基是不能培养病毒的;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是衣壳部分。
若SARS疫苗研制成功,它可能是经过处理的已经没有毒性或毒性极弱的SARS 病毒或者是其衣壳部分,注入人体能起到抗原作用,即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因此,接种的是抗原而不是抗体。
本题容易错选为C,主要是没有正确掌握病毒的生活方式。
答案选D例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都含单链RNA或单链DNAB.侵染宿主细胞前,病毒自身不带有任何酶C.病毒结构成分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D.病毒结构中有时可能装配有寄主细胞中的某些成分解析: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类,有的是DNA,有的RNA;有的病毒DNA是双链的,有的病毒DNA 是单链的。
有的病毒RNA是单链的,也有的病毒RNA是双链的;有的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前带有一些酶,如艾滋病病毒自身带有逆转录酶,T2噬菌体带有溶菌酶。
简单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而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除了核衣壳外,还带有囊膜,因此,组成成分中除了蛋白质和核酸外,还有少量脂质和糖类。
所以,病毒结构成分不是只有蛋白质和核酸。
因为,衣壳和核酸的组装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所以,有时可能装配有寄主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答案选D例5.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作为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解析:碳源是指能给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而氮源是指能给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有的物质如氨基酸中,即有碳元素又有氮元素,因此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
自养微生物可利用CO2、碳酸盐等作碳源,但CO2.碳酸盐却不能提供能量。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有的是碳源,如CO2.碳酸盐等;有的是氮源,如硝酸盐等,有的是无机盐;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时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因此,无机氮源有时也可提供能量。
答案选D例6.作为微生物氮源的营养物质中最常用的是()A.分子态氮和氨 B.铵盐和硝酸盐 C.尿素和胺 D.牛肉膏和蛋白胨解析:本题极易错选成D,以为牛肉膏和蛋白胨是最好的氮源,而未看清题目问的是“最常用的氮源”,其实,自然情况下,大多数微生物不可能生活在牛肉膏和蛋白胨的环境中,而最常有的氮源是铵盐和硝酸盐。
分子态氮只能是一些固氮微生物的氮源。
答案选B例7.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
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项()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解析:由于不同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要不同,如甲基营养细菌只能利用甲醇或甲烷,在缺甲醇和甲烷的培养基中将不能生长。
异养型微生物,培养基中必需要有有机碳源,否则,不能生长。
因此,可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去除某些杂菌;同理,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生长因子而把所需的微生物保留选择下来;不同微生物对抗菌素的敏感性不同,如青霉素能杀灭细菌而不会杀死酵母菌,因而可用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去除杂菌而保留酵母菌。
但是,微生物体内核酸并非从培养基中获取,微生物细胞自身能利用有关物质合成核苷酸从而进一步合成核酸,因此,不能用“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核酸”的方法去除杂菌。
答案选C例8.关于生长因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绝大多数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部分解析:生长因子是指绝大多数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部分,因此,不是无机物。
此题若未掌握生长因子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这一知识点,就不易从4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选B例9.天然培养基是利用成分很复杂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的。
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成分已知的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合成培养基比用天然培养基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强B.天然培养基的营养不如合成培养基丰富C.微生物在合成培养基上比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快D.合成培养基中不含有高分子有机物解析:培养基据物理性质划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据化学性质划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据用途划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在固体培养基上能形成明显的菌落,易于观察。
常用于菌种的分离。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保存和观察运动。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因为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条件的控制。
合成培养基是用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的,成分明确;配制过程中可加入某些高分子有机物。
由于其成分明确,所以,重复实验能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而天然培养基用了天然的物质,如用玉米粉,马铃薯水解液等;其成分不明确,可能会因培养基成分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
此题容易错选为D,对A项中的“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强”不理解。
答案选A例10.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
现从甲培养基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这种细菌,接种在新鲜的乙培养基上(设培养条件适宜且无杂菌污染)。
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在乙培养基上的状况与原在甲培养基上的状况相比,不发生改变的是()A.细胞分裂速度 B.诱导酶种类 C.组成酶种类 D.细胞的大小解析:细菌从一个环境转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要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时期即调整期,因此,细胞分裂速度会变慢,细胞在一些新的营养物质及体内基因的共同作用下,要合成能利用新环境中营养物质的诱导酶,如,大肠杆菌在没有乳糖的环境中,不会有半乳糖苷酶,但在没有葡萄糖而只有乳糖作碳源的环境中,就要合成半乳糖苷酶。
细胞的大小在新的环境中,由于代谢速率的变化也可能改变,但组成酶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是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些酶的种类。
答案选C例11.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的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只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 B.测定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C.接种至少一种细菌 D.是测定一个细菌成为一个群体的规律解析: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时,常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
这里,要求只能接种“一种”细菌,而不是必须“一个”细菌,“恒定”容积,“液体”培养基。
因为有杂菌就会影响该细菌的正常生长;又因为要每隔一定时间,检测细菌的数目或重量,因此,以液体培养基为宜。
而体积若不恒定,还有新的培养基的加入,就不能观察到细菌群体从调整期直到衰亡期的全过程。
答案选A例12.下列对细菌的生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A.芽孢是在稳定期产生的B.生产上利用调整期的细菌作菌种C.次级代谢产物只在稳定期产生的D.稳定期时细菌个体的形态和生殖特性较稳定解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划分为4个时期,即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调整期时细胞一般不分裂,但会合成一些诱导酶及相应的初级代谢产物。
对数期时菌体快速分裂,此时,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常选作菌种,可缩短调整期,也常作为科学的研究材料。
稳定期时,菌体数达到最大,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生产,由于代谢产物的积累环境条件开始恶化,因此,一些芽孢杆菌在稳定期形成了芽孢,以渡过环境条件更加恶化的衰亡期。
在对数期和衰亡期都能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因此,不能认为次级代谢产物只在稳定期产生;而初级代谢产物在各个时期都要产生。
答案选A例13.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A都是异养生物 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生存温度都超过80℃解析: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氧气,水分等。
绝大多数细菌有其最适温度;多数是25℃至37℃,多数细菌在温度超过60℃时,蛋白质已经变性,因而不能存活;但也有耐高温的细菌。
有的细菌是需氧型的;有的是专性厌氧的,如产甲烷杆菌,在有氧气时,不能存活;也有的细菌是兼性厌氧的。
有的细菌是自养的,有的细菌是异养的,甚至有的细菌是既能自养又能异养,如氢单胞菌。
但细菌的繁殖必需要有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在对B项不了解的情况下,本题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是B例14.下列有关固定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只是在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B.固定化酶能提高酶的利用率C.酶的固定是酶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D.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方式就是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解析:制成固定化酶的步骤是:酶的生产、提取、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有吸附在固体表面,有将酶相互连接起来.将酶包埋在细微的网格里等;这样的固定化酶能重复利用,从而提高了酶的利用率;而酶在条件适宜时,既可在细胞内起作用,也能在细胞外起作用,制成的固定化酶,更是主要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答案选B例15.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试过的泡菜坛中,泡菜坛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的陶器,坛口有坛沿,凡有裂缝的菜坛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