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年3月15日15时
地点: 贵定县中医院院办会议室
主持人 :陈尧芳(护理部主任
副主任护师)
参加人员:
周利(内工科护士长
主管护师)
赵成贤(儿科护士长
护师)
王昌凤(产科护士长
主管护师)
杨鑫(外□科护士长
主管护师)
赵贵豫(综合科护士长
护师)
王亮华(妇科护士长
护师)
罗玉兰(急诊科护士长
护师)
张萍(外I 科护士长
护师)
陆琴(内□科护士长
主管护师)
王小厶(手术至护士长
主管护师)
黄烨(骨伤科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陈红娟(针推科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孔莎莎 杨本琴 陈修霞庭燕董红艳 陈秋香 涂艳 丁天玲 陈萍 陈学萍 吴成芬 咼婷
罗桂万
陈崇玥 宋丽丽 程炜 罗珊 王丽 髙伶敏 陈明华 张琴 曽燕 郑德萍罗庆敏张瑞敏张胜邓金芝张海英
主讲人:主管护师周玉萍
中 风 的 主题:中风的护理
中 医 护 理 查 房
陈尧芳:今天是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为:中风的护理,通过查房提高大家对中风认识的同时,对本病的护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现在请内-科主管护师周玉萍介绍病人病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
周玉萍:
(一)概述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弓I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160万之众,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者的比例为6:1。
缺血性中风又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仃IA)、脑血栓和脑梗塞,后两者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为脑梗塞。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1、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
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红细
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2、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1)心源性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
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
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
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
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
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3、先兆症状: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
是发生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4、中医的认识及治疗: 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
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
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
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中医辨证及证属患者老年女性,年老体虚,脉络易侵,口齿不清,肢体不灵,舌质暗淡,舌苔薄,脉弦滑。
属中风范畴,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阴虚之证。
病位在左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证属:肝阳上亢
(二)简要病史:
患者周忠全,48 床,男,因“右侧肢体乏力,颤抖伴1+天”入院于2015年3 月8日,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颤抖伴小便失禁。
主要表现为右侧上下肢乏力,右上肢不自主颤抖,吞咽困难,小便失禁,头昏不适,无神志不清,无头痛呕吐,偶有咯痰流涕,遂来我院诊治。
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塞改变。
胸部CT示:肺气
肿伴双肺感染征象,右肺中叶不张。
查体:患者神清神萎,面色少华,步态不稳,扶入病房,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滑;颈软,颈阻(一),口角左歪,伸舌右偏,咽部略充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散在少许湿罗音。
测T36.3C ,P62次/分,R18次/分,BP140/90mmHg神经系统检查:右侧上肢肌力山级,右下肢肌力山级,肌张力不高,病理征(-),。
(三)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风痰淤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1、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3、肺气肿伴双肺感染
(四)治疗方案:
1、西医治疗: A 扩血管、营养脑细胞、 B 抗感染头孢唑林
2、中医治疗: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五)护理评估:
患者属城镇居民,家中经济条件较好,子女孝顺,家属渴望治愈患者的愿望非常强烈,患者对所患疾病的预后担忧,对护理工作要求高。
但患者病情重。
(六)主要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自理缺陷—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肢体无力,颤抖有关
2、排尿异常—与小便失禁有关。
3、营养失调—与摄入困难有关。
4、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5、低效性呼吸形态与肺通气/ 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6、坠床受伤的危险—与肢体乏力颤抖有关。
7、窒息的危险—吞咽困难有关。
8、知识缺乏—与对疾病不了解有关。
9、潜在并发症脑疝、压疮、消化道出血等。
(七)护理目标:
1、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
2、排尿得到改善
3、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4、无皮肤受损、褥疮、坠床及窒息的出现
5、恢复正常的呼吸形态
6、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7、对疾病有一定了解
(八)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措施
(1)病室要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精神愉快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及各器官的功能。
(2)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对胃肠功能低下者注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质量。
必要时鼻饲饮食,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3)定时加服饮料,热开水,少饮茶及咖啡,戒烟酒。
(4)该病人尿失禁,但病人及家属都不愿行导尿,故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协助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5)病人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差,注意皮肤护理。
减少和避免压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1-2 小时翻身,排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酒按摩,改善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7)保持呼吸道通畅。
该病人意识清楚,翻身排背同时鼓励咳痰可配合雾化吸入,预防肺炎发生。
(8)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生。
2、饮食护理
(1)患者的饮食要减少脂肪量和热量。
多增加一些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在烹饪的时候可以适量的放点豆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等;
(2)还应该限制糖类和含糖量较高的一席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以及含糖饮料等,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
(3)还应该减少食用盐的食用,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为主,最好不要吃一些咸菜等食物;
(4)但是患者可以多吃黑木耳、豆腐豆干。
西红柿、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这些食物都非常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5)吞咽困难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
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
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
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
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
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
3、用药护理:
(1)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2)耳穴埋埋豆肝脾肾内分泌
(3)穴位注射足三里曲池
4、情志护理
患者语言不利,手足拘挛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情绪可能有悲
观,担心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所以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态度和蔼,做好开导思想工作,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
贵定县中医院护理部
2015 年 3 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