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OT模式及风险管理分析

BOT模式及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阐述了bot模式的起源,介绍了此模式的广泛应用,分析了bot模式风险,探讨了规避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bot;风险;分担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034-02
在建设工程尤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

融资有很多渠道,如政府财政投资、信托融资(信托贷款、股权投入和权益信托)、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投融资方式,就是bot,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又合理的分担了风险,可以说实现了双赢。

1bot模式介绍
1.1bot模式的定义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特许权期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bot作为国际上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采取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具有融资能力强,自有资本需要量小,投资收益有保障等众多优点,现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采用。

1.2bot模式的起源
bot模式的概念最初是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1984年正式提出的,在我国又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具有民营化、全额投资、特许期和垄断经营的四个基本特征。

实质上是私营机构含国外资本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

1.3bot模式的应用
bot方式已被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国广泛用于基础建设之中,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泰国曼谷二期高速公路等项目都是以bot方式建设的。

bot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建设资金匾乏和基础建设急迫需要加强之间的矛盾,使投资者能够有机会涉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深受政府、投资者和其他参与方的欢迎。

2bot模式的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同时经济学在理论上也肯定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经济逐渐演变成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bot恰恰具有这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

2.1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

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

这样,承担bot项目的私人机构在bo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

2.2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关bot的协议
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

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3bot模式的风险与规避
bot方式本身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经营周期长、投资难度大、风险高的特征,同时,由于有政府(或东道国政府)的参与,从而使得bot项目投资的风险不同于一般的项目融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bot风险是多种多样、相当复杂的,bot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按照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一般可将其分为:商业风险和非商业风险。

所谓的商业风险一般是指由于市场和投资经营上的原因而引起的风险,或者说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者的经营决策的失误而使投资者不能
获得正常的收益的可能性。

例如,经营风险、建设风险、市场风险、收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

非商业风险是指由于政治、自然原因而引起的风险,比如说征用风险、外汇风险、战争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等。

对于bot投资方式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找到减少风险、乃至化解风险的措施以更好的从事bot项目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3.1bot模式的风险分析
3.1.1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一般来说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是任何一项投资活动都会面临的风险,只要有投资活动的存在就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设风险。

建设风险主要包括项目不能完工、延期完工、成本超支等风险。

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建设过程中因技术方面的误差而引起项目延迟完工或达不到标准,设计不符合技术规范,工程变更多,设计误差,如可行性研究的过大误差而造成后期变更较多,设计单位责任的不明确引起的设计进度滞后、工程概算缺漏过多、浪费设计等。

难以预见的地质、水文条件;设备损坏;建造设备、材料供应不及时;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施工工艺差,管理水平低,工程质量不合格等。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由于原材料缺乏或成本上升,项目产品服务的市价下降。

因为能源与原材料供应而引起的成本增加或利润减少的可能性主要包括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能源、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影响产品供应不及时,能源、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产品质量等等;或者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使bot项目本身就无市场或无足够的市场。

(3)经营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bot项目不能获得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利益的风险,也可以认为是经营管理风险。

(4)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指因汇率、利率变化,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或利润减少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汇率风险、货币兑换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与税收政策风险等。

由于bot项目可能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设备及原材料,但销售产品与提供服务获得的则是当地货币收入,汇率风险和货币兑换风险在外汇管制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3.1.2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由于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失败、项目信用结构改变、项目债务偿还改变等方面的风险。

或者可以说政治风险指因为东道国政治事件的影响而使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政治风险直接影响到整个bot投资项目的运作,因此政治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有化或征收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东道国政府采取措施将项目公司的资产收归国有,并不给与公平合理的补偿,导致投资者投资失败,资金无法收回,蒙受巨大损失。

例如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征收与伊拉克敌视的国家在伊的资产,收归国有。

(2)战争、内乱风险。

这是指东道国国内的政局不稳定,具有发生战争、动乱、政变的可能性,而对于这些风险却可能导致整个bot投资项目工程的终(中)止、工期拖延、工程费用增加、或支付拖延,或者为保护生命财产有时还必须支付撤退、转移等额外开支,甚至导致整个bot投资项目特许权协议和其它相关合同都可能无法履行和兑现,有时东道国政府还可能从法律上利用主权豁免理论使自己免受任何诉讼,并采取简单的拒付债务、废弃合同的做法,使私人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3)外汇管制和汇兑风险。

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价格水平的稳定,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法令、条例,指定或授权某一机构对其境内和其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的一切外汇收支活动实行管制。

东道国为了减缓国际收支危机,避免货币信用危机,从而保护本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可能会实施外汇管制。

这对于bot项目的投资者来说,外汇管制增加了预测风险的难度,尤其是当东道国的外汇短缺时,项目公司就很难将项目的收益及时换成需要的外国货币。

因此,bot项目的收益就存在不能及时汇兑并汇出境外的风险。

3.1.3自然风险
所谓的自然风险是指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能预见并且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通常也叫做不可抗力风险。

主要表现为地震、台风、雪崩、洪水等等。

自然风险也是所有的bot
项目必须面对的风险。

这种风险往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因此,项目公司有必要通过协议来和东道国政府约定发生此类风险时分担处理的办法以及提供专业的保险公司投保来抵御风险。

3.2bot模式风险的规避
bot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东道国政府和投资者之间能够通过合同将bot项目在建设、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能够遇到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划分,以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首先,在bot方式中,最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

而东道国政府通常是在bot项目协议中做出保证或在其国内的立法中做出规定,来限定东道国政府的某些行为,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当然在特许协议中除了政治风险的保证之外,往往还会就通货膨胀与汇率风险、市场与收益风险也做出保证。

因为bot项目一般都是针对特定的公共部门出售的,投资者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能够按适当的价格销售,回收投资并获取利润而不受通货膨胀或汇率的影响,往往就要求东道国政府提供保证。

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其承担的风险主要就是建设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通货膨胀、汇率风险等等商业风险,这些投资活动中所固有的一些商业风险就要由投资者本人来承担了。

一般情况下,bot项目在建设经营中所固有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已经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的商业风险,应当由投资者来承担。

而那些与东道国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的政治因素密切相关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难以预测的非商业风险,就要由东道国政府提供保证。

当然,在实践中,东道国政府出于吸引外资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也愿意提供此类风险的保证。

4结语
bot模式对于投融资双方都有利,也有风险,只有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才有合作的基础,才能保证bot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达到双方的合作共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