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导论•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20世纪,人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但是依然举得了巨大进步。
这体现为: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获得长足进步,但仍然给21世纪人类社会遗留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主要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民族宗教矛盾冲突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深;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
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给更多的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
主要的机遇和挑战有: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大任务。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
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1.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2.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
增强战略思维,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战略来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前瞻谋划、科学把握和正确决策。
3.深刻把握规律、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讲1、邓小平在1985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最为复杂的变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重要判断。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五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特点为: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世界性共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2.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社会流动性、社会多元化、人口结构、人的观念)3、国家间竞争更加激烈(美国重返亚洲)4.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软实力、文化认同)5.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
2、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外交目标,也被认为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
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1世纪以来,世界关系呈特殊性、复杂性(1)不发达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2)制度安全是核心问题(3)大国快速崛起中的种种安全问题(4)处于国家安全的矛盾多发期(5)地缘安全环境(6)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政治安全问题2、国防安全问题3、文化安全问题4、经济安全问题5、社会安全问题。
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综合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安全为支柱,社会安全为保障,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心在国内,包括要坚决铲除腐败问题。
国家安危,匹夫有责,重于泰山。
要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充满了忧虑和猜疑。
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主要特征4.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和平发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和平发展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3、和平发展是由人民意志决定的4、和平发展是对世界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特征: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其世界意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
第三,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第五,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这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并对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讲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认识当代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认识当代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以及重大问题,具有哪些当代意义与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把握发展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论基础,也是认识当代发展理念、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与变化,而是反映人类进步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基本概念。
发展是人类通过实践,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进而实现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基本关系、基本观念及其社会内在结构更新和变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中。
如: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展要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2.人类发展的实践,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保护自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要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与条件。
针对当代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如何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历史根据。
人既是实践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
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代代相传、更迭延续。
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应该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保护人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
因此,当代人类的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地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地球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不可能毫无节制地供人类索取。
如果人类不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一旦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现在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失去生存发展的条件。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共同维护和管理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是当代人类共同的责任。
3.《共产党宣言》预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预言对于深刻理解当代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其内在统一性,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全面发展是推动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片面发展模式的否定与超越。
实现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与历史趋势。
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整体协调、全面进步,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强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