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同脂肪酸来源对肉品质的影响
不同脂肪酸来源对肉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脂肪酸 肉质 营养特性
中图分类号 :S 816.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2 - 2813(2011)12 - 0009 - 03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质食品的消费需 求不断增加,对肉制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 大多数肉制品中富含饱和脂肪酸(SFA),而多聚不 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相对缺乏,且 n-6 PUFA 含量丰富,但 n-3 PUFA 相对缺乏。国内外大量研 究肉制品中脂肪酸含量与组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生产更加优质的肉制品,提高 PUFA 和 SFA 间的比 率,使肉制品中 n-6 系列脂肪酸和 n-3 系列脂肪酸 间更加合理平衡,从而符合人类健康和营养需要。
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对脂肪组织的硬度尤其重 要(Bristol,1970s 和 1980s),因为脂肪酸组成随 着日粮、基因、性别和脂肪等因素不同而改变,脂 肪酸中硬脂酸和亚油酸的比例是最好的预测脂肪硬 度 的 指 标(Whittington,Prescott 等,1986)。 脂 肪 组织不仅包括,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酸,而且包括组 织中的水分。在猪肉中,背膘中因为胶原蛋白存在 使水分质量浓度非常高。这些因素和硬脂酸与亚油 酸质量浓度及脂肪组织本身的厚度一样,也能很好 的预测脂肪组织硬度。随着皮下脂肪组织的发育和 组成上的变化,使其黏附凝聚程度增加,不容易分 离。脂肪组织的黏附凝聚程度与水分、胶原蛋白、 硬脂酸和亚油酸质量浓度等高度相关,形成脂肪的 硬度。屠宰以后,猪肉会发生各种变化,如 :铁从 细胞中释放出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统失去作 用(Morrissey 等,1998)。
收稿日期 :2011 - 08 - 23
基金项目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湘教通[2008]315 号);
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动物学”资助(湘
教通[2006]180 号)
程度可以分为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2 大类,以其 第 1 个双键出现的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 ω - 3 族、 ω - 6 族和 ω - 9 族等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角 度可以分为非必需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 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活动所必需,它们都是 ω - 3 族和 ω - 6 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 不仅为营养所必需,而且与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状 况密切相关。
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NO.12,2011 9
综述
脂肪酸氧化导致肉质氧化酸败而得到解释。红色的 氧合肌红蛋白氧化成棕色的正铁肌红蛋白,导致肉 色变化,该过程和氧化酸败往往是同时发生。研究 显示 :脂肪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色素的氧化,反之 亦然。抗氧化剂,尤其是 α- 生育酚(维生素 E) 已经被用来延缓脂肪和色素的氧化,延长保质期。 脂肪酸对肉质风味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在烹煮过程中 产生挥发性的芳香脂肪氧化产物,包括美拉德反应 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挥发性物质,对肉制品的风味和 芳香具有重要作用,不饱和磷脂对肉质风味形成尤 其具有重要作用。早期研究显示 :肉质中的脂肪组 织是肉质风味的主要来源(Mottram,1998基的长链羧酸,其 通式是 C(n)H(2n+1)COOH,可以分为饱和 ( 没有双 键 ) 和不饱和 ( 携有双键 )2 种状态,在有充足氧供 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释放大量 能量,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低级的脂肪酸是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 体,无味。根据碳链长度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短 链脂肪酸 (SCFA),其碳链上的碳原子数小于 6,也 称作挥发性脂肪酸 (VFA) ;中链脂肪酸(MCFA), 指碳链上碳原子数为 6~12 的脂肪酸 ;长链脂肪酸 (LCFA),其碳链上碳原子数大于 12。根据其饱和
2 脂肪酸对肉质的影响
脂肪酸影响肉质方面主要包括,脂肪组织的硬 度、保质期(脂肪和色素的氧化)和肉质风味,尽 管日粮脂肪酸影响肉质的柔软度和多汁性,但发挥 作用的可能是日粮中脂肪酸的总数量而不是单个脂 肪酸,脂肪酸对肉质硬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脂肪酸 在肉制品中不同的熔点所致,在 18 碳脂肪酸系列 中,硬脂酸(18 :0)熔点是 69.6 ℃,油酸(十八 烯酸,18 :1)熔点是 13.4 ℃,亚油酸(十八碳二 烯酸,18 :2)熔点是 -5 ℃,亚麻油酸(十八碳三 烯酸,18 :3)熔点是 -11 ℃,因此,随着不饱和 性增加,其熔点降低。同时,分子结构的改变也是 重要的方面,如 :反式脂肪酸比掺杂了许多顺式结 构的异构体熔点要高些,相同碳原子情况下,支链 脂肪酸较直链脂肪酸熔点要低(Enser,1984)。脂 肪酸对保质期的影响可以从随着时间延长,不饱和
综述
不同脂肪酸来源对 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郭冬生 1 彭小兰 2 1.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 2.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 要 脂肪酸是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对于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营 养生理功能,其中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尤为重要和关键。脂肪酸来源和含量是制约肉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从而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影响到人类健康与营养状况,国内外大量研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开发生产营养、健 康和安全的肉制品,从而满足人类的需要。
在猪日粮中添加亚麻籽能够增加肉制品中的 n-3 PUFA,仅仅当 α- 亚油酸(18 :3)的比例达 到中性脂肪或磷脂的 3 % 及超过时才会对肉质产生 负面影响,如 :保质期(脂肪和肌红蛋白的氧化) 和肉制品风味。由于牧草中存在较高水平的亚油酸 PUFA,反刍动物肉制品中 n-3 PUFA 的含量相对 丰富,如果饲喂包括整粒亚麻籽,尤其是经过过瘤 胃保护后的谷物日粮后,能够进一步提高肉制品中 n-3 PUFA 的含量。在动物体内,当通过日粮供应 18 :3 PUFA 时,长链(C20~C22)n-3 PUFA 通过 18 :3 PUFA 被合成,但是二十二碳烯酸(DHA 22 :6) 含量并没有增加。通过饲喂鱼油能够增加 DHA 含 量,但过高水平的 DHA 对肉制品的风味和颜色能 够造成负面影响。饲喂牧草的肉牛和羔羊中 18 :3 PUFA 和长链 n-3 PUFA 含量通常会很高。放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