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论文修订版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论文修订版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论文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近几年里,随着职业学校的扩招,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因为未来人才必需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所以,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完成好在校学习任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法激发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我院电子电工专业、机电应用专业、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教学中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通常是在学生具备《物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等知识的前提下开设此课程。

本学期,我系分别在06中专、06高职和06高技班开设此课程。

我有幸担任了三个中专班和一个高技班此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略有收获,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中国劳动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电子技术基础》共七大章内容,教学大纲中总的教学时数为146学时,而实际教学中却只有78学时的教学时间。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我系实习教学内容,我大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并制订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
划。

实际证明,有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中级工合格率也有明显上升。

二、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
作为《电子技术基础》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

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

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

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多种方式提问。

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 巧妙地提出问题。

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 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

2> 演示教学,激发求知欲。

演示教学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
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通常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

4>充分利用多媒体。

采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5>善于总结,巩固知识。

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

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

总结既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

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对于电子技术,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

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四、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学生来说, 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如在《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

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
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

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

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五、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

要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

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

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

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划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

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

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技术基础》,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