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培训学习课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培训学习课件
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 佩戴要求:
及时
有效
正确
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佩戴警 示标识
工作环境
• 生活饮用水 水质检测达标 第三方定期清洁消毒水池 每年两次水质检测 定期更换过滤芯
工作环境
• 照明条件良好 • 通风设施良好(空调、抽风) • 定期清洁、卫生打扫、消毒
职业健康安全
概念 管理现状 危险源识别 事故预防与处理 疾病预防与处理 职业病防控
PPE 工作环境 应急响应
课程目录
概念
• 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 时工作人员、外来施工人员或其他人员的 健康与安全的条件与因素。
管理现状
职业病防控 职业健康档案 三级职业健康 体检
OHSAS18001 体系建立 EHS体系建立
职业病防控
• 防治常识—噪音 • 噪音值超过80分贝须佩戴耳塞并定期接受听力
检测 • 噪音的接触限值为85分贝 • 噪音环境下工作应做到以下安全防护: 采取措施隔离噪音 采取措施降低噪音 佩戴耳塞或耳罩 定期体检
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作用: • 降低健康损伤 • 隔离危害因素 • 避免直接接触 • 降低职业病发生的概率
职业病防控
• 防治常识—正己烷 • 正己烷是无色挥发性液体,常态下为微有
异臭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多数有机溶剂。 • 化工产品中如粉胶、清漆、白电油、开胶 水、开油水等都含有正己烷
职业病防控
• 患有以下疾病人群不宜从事接触正己烷的 作业: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精神病 糖尿病
POINT
部门级 03
POINT
岗位级
危险源识别
• 识别方法:LEC 法(格雷厄姆法)
• D=L X E X C
• D:风险值 • L:发生的可能性 • E:发生的频率 • C:发生的后果
• D值越高,危险性越大,越需要引起注意和管 控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L:可能性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发生
职业病防控
以下人员不能从事苯系物接触岗位作业: 血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 计
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 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 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和凝血障碍疾病等; 脾功能亢进; 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 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事故预防与处理
• 事故处理
及时
有效
以人 为本
疾病预防与处理
疾病预防: • 合理、健康的饮食与卫生习惯 • 良好的作息时间 • 体育锻炼 • 乐观、开放、积极的心态
疾病预防与处理
疾病处理: 立即上报,停止作业休息或就医 部门主管视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协助 重大病情立即拨打120急救并报告安全组和人
员
岗位 员工
EHS管 理人员
危险源识别
• 危险源识别时机
年度
每年定期例行识别
五新
新设备、新工艺、新化 学品、新物料、新产品 引进时进行识别
变更
设备、环境、人员 等发生重大变更时
危险源识别
• 识别范围:
三种时态
覆盖所有部门、工 序、设备与活动
两种状态
危险源识别
• 识别层级:
01
POINT
厂级
02
力资源部 立即通知病人家属或亲友 以人为本!
急救药箱
• 提供工作过程意外轻微伤害的紧急医疗救 护设施
• 非紧急需要,不得拿、偷、破坏急救药箱 及药品
• 如实登记和记录 • 医疗废弃物妥善包裹和丢弃
职业病防控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 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存在危险性,极少发生
L X E X C 所得的值
危险源控制
5
消除-使危险源不存在
4
代替-使用其他更安全的方法/设备替代
工程控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改良,降低风险
3
2
行政措施——利用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1
PPE-佩戴适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案例
事故预防与处理
• 事故预防
C:后果值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死亡人数在一人 严重重伤,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工伤1-2级 普通工伤事故,是指只有伤残,评定工伤3-10等级
轻微工伤事故,引人注意,需要救护
D值
>320 160~320 90~160 30~90
<30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顿
系统
事故预防与处理 PPE 疾病防控 紧急救护
饮用水安全 照明条件 工作环境 卫生设施 通风 清洁消毒
危险源识别
•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 态。
• 危险源识别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的根本与 前提。
危险源识别
• 危险源识别小组:
车间 主管
车间 EHS专
安全意识
未遂事件
监督检查
事故预防与处理
• 事故报告
及时
准确
清晰
事故预防与处理
• 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小组
安全组
事故现场处理 伤者送医 工伤上报 事故调查与预防
人力资 源部
伤者送医 联系家属 工伤上报 理赔与沟通
保安部
事故现场保护 伤者送医 协调沟通
当事部 门负责 人
事故现场保护 伤者送医 协调沟通 看护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但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无法预测 实际生产中不可能发生,但理论上存在
分数值
10 6 3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0.5
E:频率值
暴露的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极少数暴露(1-3次) 可忽略的,不需采取措施的暴露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职业病防控
•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详见:《职业病分类目录》 2015年11月17日
其他
化学 因素
噪音
职业病危 害因素
辐射
粉尘
振动
职业病防控
• 常见职业病
尘肺病 化学性中毒(铅、汞、镉、苯系物、正己烷等) 听力损伤
职业病防控
• 防治常识—尘肺病 -尘肺病是可以预防的!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粉尘的吸入 佩戴防尘口罩 隔离粉尘 定期体检
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分类: • 头部防护(防护头盔、安全帽等) • 眼面部防护(防护面罩、防护眼镜等) • 呼吸防护(活性炭口罩、防尘口罩等) • 手部防护(橡胶手套、线手套等) • 身体防护(安全带、防护服等) • 脚部防护(安全鞋、绝缘鞋、耐酸碱鞋等) • 听觉器官防护(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
职业病防控
• 以下人群不宜从事粉尘接触岗位作业: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职业病防控
• 防治常识—苯系物 • 苯是一种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易挥
发,微溶于水,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 炸,可经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佩戴活性炭防毒口罩 佩戴防渗透手套/手指套 防护围裙、防护鞋等 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