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一节线路平面第3.1.1条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

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宜按旅客的舒适条件进行检算和调整超高值)。

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υj=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超高(mm);υj——平均速度(km/h);R——曲线半径(m);N 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Q i——各类列车质量(t);υi——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H c=11.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HH g=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实设超高(mm);H c——未被平衡欠超高(mm);H g——未被平衡过超高(mm);υmax——线路允许速度(km/h);υ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 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 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 mm。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g,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c。

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

无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75mm。

第3.1.2条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木枕压切、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钢轨不正常磨耗等情况,应根据实测行车速度和实际牵引质量,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

第3.1.3条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 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第3.1.4条曲线超高顺坡。

一、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60 km/h的线路,超高必须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10υmax);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9υmax)。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 km/h的线路,如缓和曲线长度不足,顺坡可延至直线上;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线路,在直线上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10υmax ),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应大于8 m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在直线上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9υmax ) ,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有缓和曲线时不应大于15 mm、无缓和曲线时不应大于25 mm。

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顺坡坡度,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不应大于1/(8υmax );其他线路不应大于1/(7υmax),且不得大于2‰。

二、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 m。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在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 m时,可在直线部分设置不短于25 m的相等超高段。

如设置相等超高段困难,可在直线部分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表3.1.4线路允许速度(km/h)200 160 140 120 100 80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一般140 130 110 80 60 50困100 80 70 50 40 30难三、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 m。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在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 m时,正线不应短于20 m,站线不应短于10 m;困难条件下可按不大于1/(7υmax)顺坡,特殊困难条件下超高顺坡可延伸至圆曲线上,但圆曲线始终点的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得超过第3.1.1条的规定。

四、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在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

五、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2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

第3.1.5条圆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 m。

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圆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表3.1.5规定的数值。

困难条件下的圆曲线最小半径,160 km/h≥υmax>140 km/h时不得小于8000 m ,140 km/h≥υmax>120 km/h时不得小于6000 m。

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表3.1.5线路允许速度(km/h)160 140 120 100 80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12000 10000 5000 4000 3000 半径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若受曲线偏角限制难于采用表3.1.4规定的圆曲线最小长度标准,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可采用较短的圆曲线长度,但不得短于25 m。

第3.1.6条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得采用复曲线;其他线路不宜采用复曲线,在个别特殊困难情况下可保留复曲线。

复曲线两圆曲线的曲率差大于表3.1.6规定的数值时,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

中间缓和曲线的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不得短于20 m。

复曲线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50 m,其超高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复曲线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表3.1.6线路允许速度(km/h)120 100 80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1/4000 1/2000 1/1000 线的最大曲率差第3.1.7条线路设备大修时,缓和曲线及两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低于原线路标准。

第3.1.8条轨距是指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轨距标准为1435 mm。

曲线轨距按表3.1.8规定的标准在内股加宽。

曲线轨距加宽标准表3.1.8曲线半径R(m)加宽值(mm)R≥295 0295>R≥245 5245>R≥195 10R<195 15 注:曲线轨距加宽值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道岔内的轨距加宽按设计图保留。

第3.1.9条曲线轨距加宽递减。

一、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

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

二、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三、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 m。

不足10 m时,如直线部分的两轨距加宽相等,则直线部分保留相等的加宽,如不相等,则直线部分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2‰递减。

四、特殊条件下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

第3.1.10条曲线应保持要素准确及圆顺,用20m弦测量,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3.1.10-1的规定,曲线正矢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3.1.10-2的规定。

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表3.1.10-1曲线半径R (m)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R≤250 6 12 18 250<R≤350 5 10 15 350<R≤450 4 8 12 450<R≤800 3 6 9R>800υmax≤120km/h3 6 9 υmax> 24 6120km/h注:曲线正矢用20 m弦在钢轨踏面下16 mm处测量。

曲线正矢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表3.1.10-2曲线半径R (m)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R≤250 7 8 14 16 21 24 250<R≤3506 7 12 14 18 21 350<R≤4505 6 10 12 15 18 450<R≤8004 5 8 10 12 15 R>800 3 4 6 8 9 12 注: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在复曲线的大小半径连接处,正矢与计算正矢的容许差,按大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规定办理,缓和曲线与直线连接处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现场曲线的始终点、缓和曲线长度、曲线全长、曲线半径、实设超高均应与设备图表保持一致。

第3.1.11条线路大修、维修时,应调整线路对桥梁的偏心。

第二节线路纵断面第3.2.1条线路大修时,应改善线路坡度。

如既有线路坡度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可保持原状。

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设计长坡段。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竖曲线。

1.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

20 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

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