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5.0%
中国城市化水平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特大城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发展趋势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个)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
世界
1960 1980 2000 114 222 408
发达国家 发展中 国家
62 103 129 52 119 279
世界
29.5 34.0 40.8
集市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发展历程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18世纪产业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 第一阶段 革命以前 一 .主要以政治只能为主。 产业革命 第二阶段 以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 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 出现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 大城市带.还有,“科学城”,“大学 第三阶段 大战以后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 比重 出现问题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家
后期 (成熟期)




出现郊 区化和 逆城市 化Leabharlann 过度 城市 化中期 (加速期)




课堂总结:
概念 城 市 起 源 城市发展
城 市 化
标志
特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城市的起源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乡村--集市--城市)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集市(促进作用) (3)各种社会组织出现
读图2-1-2,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它们有什么 分布规律,以及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探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
什么是城市化?
年份 世 界 城市人口比重(%) 29.2 34.2 37.1 39.6 42.6 46.6 城市人口(亿)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7.34 10.32 13.71 17.64 22.34 28.54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会产生 逆城市化现象呢?
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 量下降,导致人口向空气清新、生活闲 适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②交通、通信的发展。 ③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 乡差别缩小。 此外还因为城市地价过高、住房 紧张、就业困难等使得逆城市化加剧。
4.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水平(%)
51.8% 50
40 40%
30 29% 20 13.3% 10 5.1% 2.1%
1750
1800
1900
1950
1980
2010(年)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主导产业
(1)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出现 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一些 城市开始出现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现 象。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城市中心 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 小城镇和乡村,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的现象。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衡量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 ×100% 城市化水平= 地区总人口
• 3、影响意义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 的发展。 • 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社会现象, 给人们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 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 大变化。
发达国家
30.4 33.4 34.0
发展中国 家
28.4 34.6 44.2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问题:读图找出世界上的六大城市带
back
back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两河流域)
尼罗河谷地 (三角洲)
黄河、长江中下 游平原
分布规律: 都位于中低纬度 地区河流中下游 的平原地区
中美洲 印度河流域 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 (三角洲) 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 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城市的起源:
出现剩余农产品 社会生产力发展 导致社会分工 城市 产生商品生 产和交换
低于30%
第一产业
加速阶段
30%—70%
第二产业
成熟阶段
大于70%
第三产业
探究: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0.0%
1949年 1951年 1953年 1955年 1957年 1959年 1961年 1963年 1965年 1967年 1969年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7年 1979年 1981年 1983年 1985年 1987年 1989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图表:世界城市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1950—2000年)
城市化是指农业 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 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1、城市化的概念
分解过程:
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农业活动
非农业人口
城市地区 非农业活动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 城市人口的增加;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 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
(2)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 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原因: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 条件
导致:大量乡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规模膨胀, 城市数量剧增
读图比较各大洲城市化水平:
图2-1-6
世界城市化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