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体育教育教程PPT课件
.
5
四、健身教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 理论支持
.
6
五、健身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 建立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健身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
7
第二章、健身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健身
一、健身对大学生生理功能的影响
1、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骨骼、肌肉
3.4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3.5 中枢性疲劳假说
3. 6 突变理论
.
32
第四节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生理依据
一、准备活动的生理功效 二、整理活动的生理功效
.
33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供能持续时间:约33秒左右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 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导致疲 劳的物质-乳酸。
意义:该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 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
.
26
(三)有氧氧化系统
定义: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 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 的过程中, 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第一章 健身教育概述
第一节 健身与体育
.
1
一、健身和健身教育的概念 竞技运动 健身运动
.
2
二、体育的教育属性 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 孔子六艺 骑士七技
.
3
三、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吕氏春秋 》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4
体育 竞技运动 体育教育
.
12
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致密结缔组织 2.关节内软骨:纤维软骨(关节
盘、半月板) 3.关节唇:纤维软骨环,附着于
关节窝周缘。 4.滑膜囊:是关节囊的滑膜层从
纤维层的薄弱部为向外伸出 的囊状结构。分布于骨与肌 腱之间。 5.滑膜襞:是关节囊的滑膜层向 关节腔内凸入形成的结构。
.
13
骨骼肌组织:主要成分是骨骼肌纤维
.
28
2.能量连续统一体的形式 ①以有氧和无氧供能百分比的表示形式 ②以运动时间为区分标准的表示形式
.
29
第三节 运动疲劳及恢复
1、概念: 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
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 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
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 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
1、基本结构: (1)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2)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3)轴突:传导信息部位 (4)末稍:递质释放部位
2、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
21
.
22
.
23
将传入信号转变为 抑制信号,起信号 转换器作用。
调节外周感觉信号传 至运动神经元的闸门。
.
24
第二节 健身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
定义: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 系统。
供能持续时间:约7.5秒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 功 等率物输质出。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
.
25
(二)乳酸能系统(糖酵解系统)
定义: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 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 系统。
.
30
2.运动性疲劳的分类——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
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 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 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 等。
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
1.骨的增粗 2.骨的增长 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
与骨干融合的年龄。
.
11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三要素)
1.关节面及关节软骨:相关节 两骨的对应面及其表面的透 明软骨。
2.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缘 骨面上的结缔组织膜性囊。 外:纤维层(致密结缔组织) 内:滑膜层(疏松结缔组织)
3.关节腔:由滑膜层和关节软 骨所围成的密闭腔隙。
(一)骨骼肌纤维的结构
1.肌膜(细胞膜)
横小管(T小管)
2.肌细胞核:
3.肌浆(细胞质)
(1)肌原纤维
肌节:
(2)肌质网(滑面内质网)
纵小管
终池
三联体
.
14
.
15
骨骼肌纤维的分型
红肌纤维 白肌纤维
白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收缩力量大, 但持续时间短,易疲劳;而红肌纤维收 缩速度慢,力量小,但持续时间长,不 易疲劳。
.
16
心肌组织
其基本成分是心肌 纤维,分布于心脏。
功能:终生不停收 缩与舒张,以保证 心脏终生不停搏动。
.
17
平滑肌组织
分布于内脏、血 管和淋巴管,基 本成分是平滑肌 纤维。
功能:平滑肌收 缩引起内脏、血 管的运动。
.
18
.
19
.
20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 位。
.
8
.
9
骨的基本结构
(一)骨膜
1. 骨外膜:
浅:致密结缔组织
深:疏松结缔组织
2. 骨内膜:薄层结缔组织 膜
(二)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三)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
.
10
骨的发育与生长
(一)骨的发育: 1.膜内成骨:在胚胎性结缔组织膜内演变成骨
组织。
2.软骨内成骨:在软骨组织内演变为骨组织。 (二)骨的生长
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 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 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
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今天 我们主要研究一下身体疲劳的机制、判断及机制
3.1 保护性抑制学说 3.2 “衰竭”学说 3.3 “堵塞”学说
供能特点: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 需要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意义: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 基础。
评价指标:最大吸氧量和乳酸阈
.
27
四、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应用
(一)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与形式 1、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
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 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 连续统一体,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