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外部效应PPT课件

第2章外部效应PPT课件


能够成交 均衡数量 的数量
数量
价格变化对总剩余的影响(2)
价格
当价格低于高于均衡价 格时,引起总剩余减少, 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消费者剩余
均衡价格
价格下降或 政府的最高限价
供小于求
生产者 剩余
能够成交 均衡数量 的数量
数量
二、外部效应的定义及其分类
• 外部效应或者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 观者福利无偿的影响。有利的影响称为正 外部性,或者外部经济。相反,称为负外 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
• 也可以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 济交易成本或收益。
• 分类(P21页)
负外部性
负的外部性(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 值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 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正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效益)——指给交易 双方之外的 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放映的 经济效益。
三、外部性问题和政府的矫正措施
外部性的低效率
私人成本和收益不相等,所以在存在正的外部性的时候不 能得到足够的供给,但存在负的外部性的时候,出现过 度供给。
1. 生产铝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及其矫正 2. 教育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及其矫正
铝的价格
铝市场
污染成本 pollution
最适合点
均衡
社会成本
供给 (私人成本)
总剩余
价格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消费者剩余 均衡价格
生产者剩余
均衡数量
结论
市场均衡时,总剩余最大 市场资源配置有效率
数量
价格变化对总剩余的影响(1)
价格
消费者剩余
价格上涨或政 府的最低限价
均衡价格
生产者 剩余
供大于求
当价格高于高于均衡价格时, 引起总剩余减少,市场资源 配置无效率
上一节课内容回顾
1. 市场经济的宗旨是:自由、道德、法律、公平 2.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 3.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存在失灵情况:
外部性、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4. 政府经济行为包括:
① 资源配置(解决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② 调节收入分配 ③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字画价格
$100
80 70
l 50 总剩余
($40)
(b) Price = $70
’张三的消费者剩余 ’李四的消费者剩余
($10)
Demand
0
1
2
3
4
字画数量
价格对消费者剩余影响
价格
低价格增加了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
P1
剩余
原来消费者 增加的消费者剩余 新消费者的
消费者剩余 P2
Q1
Q2
数量
卖者的福利
• 庇古税:用于纠正负的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为了纪念最早提出这种税收方法的经济 学家 Arthur Pigou, 1877-1959)
外部性的纠正
1.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 界定产权 • 合并(一体化、内部化) • 社会道德
外部性的纠正
2.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1)征税和罚款
• 庇古税: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税收。
– 根据产量
P
– 按外部成本
外 部
• 罚款
边 际


S’=MSC S=MPC
D
外部性的纠正
2.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2)补贴:存在正的外部效应
• 生产者补贴:SS—SS-T • 消费者补贴:dd—DD
P
DD
dd
E0
SS SS-T
E1E20Q Nhomakorabea Q0 Q2
Q
外部性的纠正
2.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性的方式
需求 (私人价值)
0
QOPTIMUM QMARKET
铝的数量
教育价格
教育与社会最适
供给 (私人成本)
需求 (私人价值)
社会 价值
0
QMARKET QOPTIMUM
数量
两个基本概念
• 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机制,使人们 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每扔一公斤 垃圾就收5元,随地吐痰罚款5元,政府助学金)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实际支付的量
表1
四个可能购买者的支付意愿
买者 张三 李四 王五 钱一
支付意愿($) 10000 8000 7000 5000
需求表
价格
买者
需求量
$10000以上

0
$ 800010000
张三
1
$7000-8000
张三、李四
2
$5000-7000 张三、李四、王五
3
$5000以下
3. 政府可以通过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税收、 补贴),使社会福利重新实现最大化。
案例讨论
浙江北部某县是我国著名的蓄电池生产基地,100余家生产 厂家分布在全县各地,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
第二章 外部效应
主要内容
一. 市场经济效率的证明 二. 外部效应的定义及其分类 三. 外部性问题和政府的矫正措施
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证明
1. 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2. 完全竞争市场:
均衡价格=私人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效益 P = MPB = MSB
张三、李四、王五、钱 一
4
字画价格 $100 80 70
50
需求曲线
’张三支付意愿 l ’李四支付意愿 ’王五支付意愿 ’钱一支付意愿
需求
0
1
2
3
4
字画数量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字画价格
$100 80 70 50
(a) Price = $80 张三的消费者剩余
Demand
0
1
2
3
4
字画数量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3)公共管制 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限制。如使用某种规定的汽油,规定排
污量、生产量。 缺点: • 信息不对称 • 不适应环境变化 • 企业缺乏减少污染的激励,而且限制竞争。
本章小节
1. 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 者实现福利最大化。
2. 外部效应使得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或者 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从而导致社会总 福利不能实现最大化。
3. 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 者实现福利最大化
买者的福利
• 消费者自己是从购买的物品中得到多少收益的最 好判断者。
•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 他们实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 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
•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
衡量卖者得到的利益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价格
高价格增加了生产者剩余
P2
原来生产者 增加的生产者剩余
新生产者的 生产者剩余
P1 生产者 剩余
Q1
Q2
数量
市场均衡时的福利状况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买者的实际支付
衡量买者得到的利益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
衡量卖者得到的利益 总福利 =买者得到的利益+卖者得到的利益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