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海观音寺项目资料

北海观音寺项目资料

北海观音寺项目资料

北海观音寺遗址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镇南山, 古

称新县南山。为古代佛教胜地,苏、鲁、豫、皖信佛积善之民

众前来拜谒者众多,鼎盛时期年逾百万人次。其南坡是国家

4A 级花果山景区。 西山头是江苏省最高的玉女峰, 海拔 625.3

米,《云台补遗》载“新县南山,双峰耸立,西曰玉女,东曰金牛”。金牛顶在玉女峰东,相传宋代金、牛二师在此成道,

故名。是云台山的第二高峰, 海拔 554 米,唐代在绝顶建有 “望日楼”,宋代建有三宫庙, 明万历丁亥 ( 1587)建有“海曙楼”,道光十三年( 1823)长沙陶澍倡捐重建,上下各三间,亲题楼额“海曙楼” ,并书联:“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

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 ”到同治六年( 1867)此楼又倒,到光绪二十五年( 1899)苏州宋始基建树艺公司,在此设分公司,又重建起,地方群众都称之为北大

局。民国后渐荒芜,抗日时倒掉。 现由市气象局在上面建塔锥体气象雷达站,上下三层,高 15 米,天线高 40 米。

气象站北:即为一巨崖,面北,俗称“倒座崖” ,旧志书称之为“北海观音” 。观音本在南海,座北朝南,而此石座南朝北,是名符其实的“倒座” ,和普陀山的南海观音相异。此崖并非像观音,而是这崖上常现白莺和紫竹,在云雾中摇曳。

这两种东西都是观音菩萨身边之吉祥物。 所以佛家在这崖下营建规模宏大的禅院,俗称“北海观音寺” 。开山僧无相,寺宇

建起,立山岩一石上。三年之久,脚痕深寸许,旁生菩提树一株,后人名其石为“立禅石” 。圆寂后,果庆、国满接住持,

戒律勤苦,其徒常数百人。清顺治十八年( 1662)为防止前明的复辟和倭寇的骚扰, 实行一种惨酷的裁海政策。 当年云台在裁之内,居民一律迁住内地, 所有建筑一律摧残, 康熙十七年

( 1678)“复海”。云台复为内地, 山阳行僧兰盂化缘募资重修。竣工后, 由复海的主持人帅颜保撰写碑文, 为云台山的主庙—

—三元宫,大士禅院(即北海观音寺)各刻了一块碑。由于体积大,重量也大,搬上山十分困难,放在山上被斗牛撞碎。由此可见这“北海观音寺”和山南面的三元宫地位是差不多的。历经劫难,三元宫犹在,可北海观音寺到清末,久为废墟,只

留下一片破砖碎瓦,残垣断壁,群众呼曰“大崭脚” 。从殿基的高峰雄伟和殿前峭壁上的诸多石刻, 完全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那些琉璃瓦、 古砖的碎片自不必说, 可就那一座座基石就很可观,在巨壑底拔地而起,高数十、丈,全部由大块石垒砌

而成,块石长度近,宽约一米,厚皆近尺,不用问,哪一块都少不了几百斤。如此大石,在那没有起重机械的古代,全凭体

力,实在叫人叹绝。那一种气势,近乎北京的“居庸关” 。殿基上面是一片平场, 平场上现在还可看到一些碎砖瓦, 自然都是过去庙宇倒了遗留下的。目前长满了荒草藤萝,荆棘薜荔,

草莽中横倒着一块古碑,正反两面皆光光滑滑,没有一个字。何时立,何人立,为谁立,均无人知晓。来此看碑,只能是猜谜。殿基前的峭壁上,多是明代石刻,天长日久,风雨剥蚀,

大部分已难辨龙蛇,只能断断续续地看到“曾经沧海” 、“金佛

穗年”⋯⋯等词语,连绵二十多米,峭壁下有一块石碑,上有

“移我情” 三个大字, 径近尺, 清晰可辨。 崖上还刻有一诗云:

“接扶摇近,微茫日上初。○○开北海,山势似南徐。绝磴凌

空刹,残城抚废墟。沧波千万叠,何处寄樵渔。 ”其间有两字

已无法辨认,给人留下猜想的余地。 峭壁西部脚下, 有一眼小

井,井虽不大,可水清见底。在它旁边的山崖上,刻有四个泉

名:“天赐泉”、“喷玉泉”、“甘露泉”、“灵○泉”。

北海观音寺北,狮子山下,尚有元代寺庙遗址,即纪念元

代孝妇窦娥之寺庙 “孝妇祠”,及纪念汉代名将田横之寺庙 “田

横祠”。为人文系列,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古建筑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