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CAI《汽车构造(上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王伟华 马天飞(总论、第1、2、3、6、7、8、9、12章) 姚为民 陈 静(第4、5、10、11章)责任编辑:赵爱宁目 录总论第一篇 汽车发动机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第三章配气机构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统第五章柴油机供给系统第六章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第七章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第八章发动机冷却系统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统第十章发动机点火系统第十一章发动机起动系统第十二章新型车用发动机总论一、汽车的分类二、国产汽车产品的编制规则三、汽车总体构造四、汽车的布置形式五、汽车行驶基本原理一、汽车的分类——轿车微型轿车普通级轿车中级轿车中高级轿车高级轿车一、汽车的分类——客车 微型客车轻型客车中型客车大型客车特大型客车一、汽车的分类——货车 微型货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二、国产汽车产品的编制规则 三、汽车总体构造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五、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四、汽车的布置形式汽车的布置形式是指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布置位置驱动条件:驱动力要足以克服行驶阻力之和。
附着条件:驱动力的大小要受到附着力的限制。
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一节 发动机的分类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第五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第六节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第一节 发动机的分类汽油机——柴油机二冲程机——四冲程机风冷式——水冷式单缸机——多缸机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一、汽油机工作原理1、基本术语:上止点下止点活塞行程(冲程)燃烧室容积气缸工作容积气缸总容积发动机工作容积(排量)示功图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一、汽油机工作原理2、工作过程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二、柴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第三节 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在两个行程内完成的。
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一、机体组气缸体气缸盖气缸衬垫油底壳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二、曲柄连杆机构曲轴飞轮活塞活塞环连杆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三、配气机构进气门排气门气门弹簧配气凸轮轴挺柱正时齿轮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四、燃油供给系统化油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汽油箱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五、点火系统蓄电池分电器火花塞点火线圈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六、冷却系统散热器水泵风扇水套节温器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七、润滑系统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底壳油路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八、起动系统起动机附属装置第五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一、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1、动力性能指标有效转矩有效功率转速2、经济性能指标燃油消耗率3、运转性能指标排气品质噪声起动性能二、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外特性曲线部分特性曲线第五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三、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工况以功率和转速表征发动机的负荷某一转速下的负荷第五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第六节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的编制规则例:汽油机492Q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机体组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第一节概述一、功用和组成二、工作特点高温高压高速化学腐蚀三、气体作用力第一节概述四、往复惯性力与离心力第二节机体组一、组成气缸体、气缸盖、气缸盖衬垫、油底壳第二节机体组二、气缸体的结构形式第二节机体组三、气缸体的冷却方式水冷式风冷式第二节机体组四、气缸套的作用和形式干式缸套湿式缸套第二节机体组五、多缸发动机气缸排列形式γ第二节机体组六、气缸盖和燃烧室第二节机体组七、油底壳第二节机体组八、发动机的支承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一、组成活塞连杆活塞销活塞环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二、活塞顶部头部裙部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三、活塞环——气环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三、活塞环——气环的切口形状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三、活塞环——矩形环矩形环的泵油作用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三、活塞环——扭曲环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三、活塞环——油环的结构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三、活塞环——油环的刮油作用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四、活塞销连接活塞和连杆小头。
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五、连杆组件斜切口和平切口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一、组成曲拐、起动爪、带轮、正时齿轮、凸缘盘曲轴飞轮组分解图第四节 曲柄飞轮组二、分类第四节 曲柄飞轮组三、曲轴曲拐的相对位置四缸机发火顺序:1-2-4-3或 1-3-4-2第四节 曲柄飞轮组三、曲轴曲拐的相对位置六缸机发火顺序:1-5-3-6-2-4或 1-4-2-6-3-5第三章 配气机构第一节 充气效率与配气相位 第二节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第一节 充气效率与配气相位 一、充气效率二、配气相位三、气门重叠角c MM=φ第二节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一、气门的布置形式 二、配气机构的工作过程第二节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第二节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三、凸轮轴的布置形式凸轮轴下置、凸轮轴中置和凸轮轴上置第二节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四、凸轮轴的传动第二节 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五、每缸气门数及其排列方式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一、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组气门传动组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二、气门组零件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二、气门组零件——气门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二、气门组零件——气门导管和气门座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三、气门传动组零件——凸轮轴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三、气门传动组零件——定时(正时)齿轮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三、气门传动组零件——挺柱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三、气门传动组零件——液压挺柱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三、气门传动组零件——推杆第三节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三、气门传动组零件——摇臂及其支架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统第一节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第二节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第四节汽油供给装置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第一节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一、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二、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1.燃油供给装置2.空气供给装置3.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第一节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三、汽油机供给系的工作过程四、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1. 蒸发性2. 热值3. 抗爆性第二节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一、化油器的功用把汽油和空气均匀混合,按照发动机工况的不同提供不同成分的可燃混合气。
二、简单化油器的结构1.浮子室2.喷管3.空气管4.节气门三、可燃混合气形成原理第二节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四、简单化油器的特性在发动机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或喉部真空度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
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一、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1.过量空气系数2.空燃比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二、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三、发动机各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发动机工况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求φa稳定工况怠速和小负荷功率输出较小,汽油雾化不好,需要较浓混合气0.6~0.9中等负荷满足经济性要求为主0.9~1.1大负荷和全负荷满足动力性要求为主0.85~0.95过渡工况冷起动汽油雾化较差,需要极浓混合气0.4~0.6暖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φa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4~0.8加速节气门突然开大,需额外添加供油量,防止混合气过稀急减速节气门迅速关闭,需加装节气门缓冲器防止混合气过浓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四、理想化油器的特性简单化油器特性第四节汽油供给装置一、汽油供给装置的功用贮存、滤清和输送燃油二、汽油供给装置的组成1.汽油箱2.汽油滤清器3.汽油泵4.油管第四节汽油供给装置三、汽油滤清器1.结构2.工作原理第四节汽油供给装置四、汽油泵1.结构2.工作原理第四节汽油供给装置五、电动汽油泵1.结构2.工作原理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一、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1. 无喉管,空气阻力小,充气性能好,输出功率较大。
2. 混合气分配均匀性较好。
3. 可随发动机使用工况及使用场合的变化配制出最佳的混合气成分。
4. 具有良好的加速等过渡性能。
5. 进气道内无油膜,经济性好。
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二、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a.按喷射系统执行机构的不同可分为:多点喷射 和 单点喷射b.按喷射控制装置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电子控制式 及 机电混合控制式 c.按喷射方式不同可分为:间歇喷射或脉冲喷射式连续喷射或稳定喷射式d.按喷射位置不同可分为:进气道喷射缸内喷射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三、L型叶特朗尼克电控多点汽油喷射系统1.组成1)燃油供给装置2)空气供给装置3)电路控制系统2.工作过程1)燃油供给2)空气供给3)电路控制4)混合气成分校正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四、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AJR型发动机Motronic3.8.2型电子控制系统1.组成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四、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AJR型发动机Motronic3.8.2型电子控制系统2.工作过程1)起动工况2)部分负荷、全负荷工况3)怠速工况4)加减速过渡工况第五节汽油喷射系统五、单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第五章柴油机供给系统第一节柴油及其使用性能第二节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第三节喷油器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第五节分配式喷油泵第六节调速器第七节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第八节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辅助装置第九节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第十节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第一节柴油及其使用性能一、汽车用轻柴油的牌号按其凝点分为10、5、0、-10、-20、-35和-50等七种。
二、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1.发火性2.蒸发性3.粘度4.低温流动性第二节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第二节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分隔式燃烧室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三、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柱塞式喷油泵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示意图第三节喷油器一.喷油器的功用及分类1. 功用将燃油雾化成细微的油滴,并将其喷射到燃烧室特定的部位。
2. 要求a. 喷注有一定的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
b. 良好的雾化质量。
c. 在喷油结束时不发生滴漏。
3. 组成喷油器体、调压装置、喷油嘴。
4. 分类孔式和轴针式。
第三节喷油器二.孔式喷油器三.孔式喷油嘴的结构孔式喷油嘴的结构形式第三节喷油器四.轴针式喷油器及喷油嘴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一.喷油泵的功用及分类1. 功用按照柴油机的运行工况和气缸工作顺序,以一定的规律适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燃油。
2. 分类直列柱塞式喷油泵转子分配式喷油泵泵—喷嘴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二. A型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 分类2. 组成泵油机构供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喷油泵体3. 结构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二. A型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泵油机构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二. A型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5.供油量调节机构齿杆式供油量调节机构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二. A型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6.驱动机构挺柱体部件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二. A型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工作原理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三.喷油提前器第五节分配式喷油泵一. VE型分配泵的结构第五节分配式喷油泵二. VE型分配泵的工作原理第六节调速器一.调速器的功用及分类1.功用根据柴油机负荷的变化,自动增减喷油泵的供油量,使柴油机能够以稳定的转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