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教案
80 分钟 90 分钟
本章小结
10 分钟
[ 与 时 间 分配 ] 教学内容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12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1、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 2、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3、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1、生态特征 2、自然特征 3、社会特征 4、经济特征
本章小结
多媒体 40 分钟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10 分钟
11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内容
班级人数 第六章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第六章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多媒体 20 分钟
本章小结
多媒体 10 分钟
7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内容
班级人数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态旅游》教案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课程编号 323570
总学时数 总学时 56 (理论学时 46 实践学时 10 ) 学分数 3.5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2、生态美的实质
生态美的实质在于反映自然界的和谐
生态美是一种价值
生态美是一种世界观
生态美是一种伦理观
生态美是一种教育观
3、生态美的特点
活力美;和谐美;创造美;参与性
4、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五、生态旅游系统理论 1、旅游系统: 2、生态旅游系统
多媒体 20 分钟
生态旅游系统的四体模式:在旅游系统三体论
[ 与 时 间 分配 ]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40 分钟
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生态旅游流
20 分钟 20 分钟
本章小结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10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1、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概述; 2、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3、保护性旅游行为的保护行动指南。 二、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1、美与审美; 2、生态旅游者审美的要求; 3、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 4、生态旅游者审美的意义。 三、生态旅游流 1、生态旅游流概述; 2、生态旅游流的结构及功能; 3、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
林达贝格等定义:“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 作为娱乐或旅游者来参观自然保护区的人” (1996)——广义定义代表(澳大利亚人)
嘎德与迪尔登定义:“生态旅游者包括所 有参加生态旅游活动或生态旅游区的人” (1998)(加拿大学者)
方晓亮定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 是指有益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的旅游者” (1995) 2、生态旅游者与传统大众旅游者; 3、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二、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1、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2、生态旅游者的责任。 三、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1、以国境国界为标准进行分类; 2、以组织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3、以目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4、以其他标准进行的分类。
本章小结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多媒体 10 分钟
9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内容
班级人数 第五章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第五章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与 时 间 分配 ]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20 分钟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30 分钟 30 分钟
本章小结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6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1、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怀特等定义:“生态旅游者的范围既包括 有特殊兴趣的专家,如鸟类观察者、摄影师和 科学家,又包括对自然区域与不同文化兴趣的 普通人”(1994)—狭义定义的代表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20 分钟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20 分钟 40 分钟
本章小结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14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1、大自然的演化 2、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3、保护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1、分类依据 2、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三、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1、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2、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3、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4、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5、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6、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7、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8、法律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本章小结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40 分钟
多媒体 10 分钟
15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理论学时 2 (相关的实践学时
)
1、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的定义、特点、层次、阶段及
保护行动指南;
2、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3、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流及其意义。
1、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
2、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以讲授与讨论为主,配合启发式教学。 2. 教具:无
本章小结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10 分钟
3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班级人数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第二章 生态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内容
第二章 生态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授课学时
理论学时 2 (相关的实践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实验( )
考核方式
考试
教学目标及 略(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略
教学难点
略
教材
名称
生态旅游
作者
田里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 年
指
1、生态旅游
作者
卢云亭
定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参
2、生态旅游案例 作者
杨桂华
考
研究
书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生态旅游 作者
高峻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4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职称
单位 旅游学院
1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班级人数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第一章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多媒体 80 分钟
多媒体 90 分钟
本章小结
多媒体 10 分钟
13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班级人数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第七章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
内容
第七章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的基础上补充了第四体:载体(生态旅游环境)
生态旅游系统的五体模式:在四体的基础上补
充了第五体:调控体(政府)
本章小结
多媒体 10 分钟
5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班级人数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概述
内容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概述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核心理论; 2、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2、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4、“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以讲授与讨论为主,配合启发式教学。 2. 教具:无
[ 与 时 间 分配 ] 教学内容
生态旅游学产生的背景: 生态旅游学的内涵 : 生态旅游学的内容: 本章小结
20 分钟 30 分钟 30 分钟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2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学产生的背景 1、生态环境资源问题 1)生物圈 2 号实验的失败 2)臭氧层损耗和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4)全球生物多样性骤减 5)水资源问题 6)水体富氧化 7)酸雨问题 8)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9)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10)人口问题 11)土地资源问题 12)水土流失严重 13)资源相对匮乏 14)能源短缺 2、传统的旅游观及其思考 无烟工业 旅游资源的非耗竭性 旅游与环境保护 旅游的经济外部性 传统的旅游发展观 3、生态旅游学产生的必然性 二、生态旅游学的内涵 1、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 从概念的衍变到定义的多样性的了解 2、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1)调整性自然旅游时期 1983 年以前。 2)生态旅游概念创立时期 从 1983 年——1989 年期间,出现了一批生态 旅游的研究者和推行者。 3)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时期 生态旅游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 三、生态旅游学的内容与任务(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