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共33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共33张PPT)
策略: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须看清; 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
zhì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
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
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
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
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
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
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
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
也。
(选自《古文观止》)
常见题型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杨震和范文正公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在 甲乙两文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 请分别加以概括。
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同点:①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 《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 佞”; 《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 吸取各方意见之意。
②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 ③提的方式都很委婉。 《出师表》是“以情动人”; 《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 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 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 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 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课文比较阅读: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 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一是在作者、文体、 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 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 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1、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
精辟议论,点明主旨。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 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 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
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后又从释 “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 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妙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 “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
再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相同点:
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 体。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 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 琅琅上口。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 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 解释一般规律。
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人物的事迹信息,然后 再“同中求异”。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 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考查实质:
比较阅读方式,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 组合,综合甲乙选文,就人物性格、情感特 质、写作技巧等,进行异同点的概括分析。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
震 不肯,曰:Βιβλιοθήκη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
厚乎!”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
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
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韩愈《马说》
甲乙两文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经历,但两文所表 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文 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甲】文:表现了作者受贬的忧伤,漫步的悠 闲,赏月的欣喜,旷达的心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 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2、语言表述有别。《岳》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抑扬顿挫, 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立意深 刻,造词精警。《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 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 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 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 耳。
3、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 的。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 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 臆。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 出了自己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 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 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 醉翁难以企及的。
杨震:廉洁自律,清白做人; 范文正:乐善好施,救济族人。
策略: 概括事件知个性;
品味描写显性情。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文言文比较阅读
复习目标:
1、熟悉、掌握中考文言文比较 阅读常见题型、考察点。
2、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并学会运用。
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 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 要求读者在文章内容、主题思 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 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比较的阅读形式。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 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 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 以课内写人记事的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 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的不 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