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沟通
重性精神病患者沟通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疾病分为精神病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患者)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病)。
重性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主动求医,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或配合。
有的患者还隐瞒病情或不主动暴露自己的症状。
因此,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有其特殊性,分两个层次:一是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二是与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根据病种及疾病的不同时期,确定沟通的东西:①患者在发病期,无行为能力时,需与家属进行沟通。
②患者在部分缓解期,有限定行为能力,则需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
③患者在完全缓解期,自知力恢复,有行为能力,则需与患者进行沟通。
一、患方需求
1.患者家属的要求
(1)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获得同情、尊重和理解,保护其隐私。
(2)精神病患者家属需要获得知识,识别精神疾病,使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3)当患者家属接受了患者患有精神病的现实后,希望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希望选择医术高明的医师和良好的治疗环境,明确诊断,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4)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生选用的药物治疗副作用少,且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生育能力。
(5)患者住院时,家属希望医院住院环境好,病房安排有利于患者康复,希望住院设施、条件适合患者,患者间不会互相干扰。
在确保病区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开放管理,患者有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
(6)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疗费用合理,不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
(7)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院提供疗效确切的维持治疗方案及恢复后痊愈康复的相关指导。
2.患者的需求
由于重性精神病的性质和特征,疾病发作期患者不会主动求医,拒绝医治,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和冲动行为,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或配合治疗。
经治疗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后才能逐步表达他们的需求。
(1)精神病患者经急性期治疗,症状控制病情稳定后,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不被歧视,希望医务人员主动关心他的病情,保护他的隐私。
(2)进入疾病恢复期,患者需要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情况,疾病对其今后工作、生活有无影响,如何进行药物维持治疗,服药后的药物副作用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自己如何面对所处的家庭、社会和人际环境,怎样进行精神康复,恢复社会功能。
(3)完全缓解期的患者需要医务人员的指导、帮助,使患者能适应环境,获得科学的维持治疗,塑造良好的个性。
(4)未婚或未育患者,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指导,在婚姻和生育方面提出科学的医学建议。
二、沟通目的与要点
1.重性精神疾病发病期,医患沟通的东西主要是家属,医患沟通的目的及要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让家属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特征和特点,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疾病。
医生会按照精神科诊疗规范实施治疗,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2)让家属了解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一旦发现有精神异常表现,做到及早诊治。
告知家属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会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造成危害,应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如病情需要,应提出住院建议。
(3)让家属了解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消除其对药物治疗副作用的顾虑,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让家属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的必要性,明确精神科病房的设施是根据精神病的特点和性质设计的,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发生或少发生精神科意外情况(如逃跑、伤人、冲动、自伤、自杀等),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让家属了解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尊重其知情权和选择权,共同参与疾病治疗。
(6)让家属了解疾病治疗的费用。
告知家属患者及时治疗后,仍有可能恢复工作,为家庭和社会创造财富;否则,如延误治疗,将导致患者精神残疾,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长期负担。
(7)让家属了解患者住院期间也会患其他疾病,当出现他科疾病时,医院会按照医政规范,及时邀请综合医院进行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制定疾病的诊疗方案。
若病情需要,必要时需要转诊或转院治疗。
(8)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程演变及预后。
预后大致有:①单次发作,完全恢复;②多次发作,间隙期完全缓解或基本缓解;③首次发作后残留部分症状,以后复发残留症状会出现相对稳定或逐渐加重;④维持在慢性状态或衰退至残疾。
2.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医患沟通的东西主要是家属和患者。
沟通的目的及要点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让家属和患者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长期性,熟悉常见抗精神病药物规范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及常见的药物副作用,由于需要长期服抗精神病药治疗,药物在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会引起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运动减少、手抖、肌张力增高、急性肌张力障碍或静坐不能等,但只要按医嘱服药,定期门诊进行相关的处理,就会减少或消除药物副作用,不会出现中毒。
(2)指导患者及家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面对,主动适应,了解恢复期心理康复的重要性和康复的内容,尽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3)让家属和患者了解出院后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这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防止任意增减药量或停药而导致复发。
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
注意随时观察病情,如发现复发先兆,一定要早期治疗。
定期复查,有意外情况及时和患者的主管医师联系。
在康复过程中注意引导患者增强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独立生活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实现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公开就业的康复目标。
3.重性精神疾病完全缓解期,医患沟通的东西主要是患者。
沟通的目的及要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立合适的目标,明确生活目的,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使其树立自我价值观,并在工作或社会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价值感,提高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3)如果患者未婚,医务人员需要帮助、指导患者及家属,告知精神疾病本身及药物治
疗对患者的婚姻和生育的影响,权衡利弊,向患者及其家属提出医学建议,由患者和家属做出选择。
三、沟通程序与规范
1.沟通中要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形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
沟通,分清东西,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
2.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诊断情况、疾病的性质,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
主要方案,重要检查的目的及意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医疗费用等,介绍康复模式以及疾病可能出现的预后。
3.因人因病而异进行沟通。
首次精神病发作的患者以促进痊愈、预防复发为首要,对经常
复发或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恢复其社会功能,减少减少残疾的发生。
4.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必须尊重对方,保持平等的地位,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提出
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的合理建议和意见。
5.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
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留意沟通东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
6.加强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因人而异进行讲解,内容通俗易懂。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