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水肿与颅内高压

急性脑水肿与颅内高压


mmHg 0.7~1.5 2.2~5.9 2.9~11.0 4.4~13.2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十)
颅压正常值
kPa
mmHg
mmH2O
新生儿 < 0.78
< 5.9
< 80
< 3岁 < 0.98
< 7.35
< 100
> 3岁 < 1.96
< 14.7
< 200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十一)
颅压异常判定标准
年龄小代偿功能差
• 颅腔容积小,可代偿空间小
– 6 岁小儿脑容积已接近成人 – 16岁时颅腔容积才与成人相同
• 成人脑脊液较小儿多10%,故调节空间大 • 小儿脑组织代谢率高,对缺血缺氧敏感 • 小儿蛛网膜颗粒少,脑脊液吸收慢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七)
颅内容量-压力曲线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八)
影响容量压力曲线的因素
脑血流调节机制(二)
代谢调节 1. pH: pH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
pH 脑血管收缩,脑血流
2. 体温: 脑代谢 体温在25~37°C时,温度每1 °C,脑
代谢率 6.7%,颅压 5.5%
脑血流调节机制(三)
化学调节 PaCO2 脑血管扩张,CBF PaCO2 脑血管收缩,CBF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一)
• 颅内压(ICP)
–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 脑水肿
– 脑实质液体增加而引起的脑容积增加
• 颅内容物:
– 脑及脑膜+脑脊液(CSF)+脑血流(CBF)
– 病损物
• 脑血流(CBF) ∝
脑灌注压(CCP)
脑血管阻力(CVR)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二)
• 脑灌注压(CCP)
– 平均动脉压(MAP)-平均颅内压(MICP)
• 脑血流∝ 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
脑血管阻力
CBF ∝ MAP-MICP
CVR
CVR = 8 l

4
血液粘稠度 l 血管长度 血管腔半径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三)
颅高压的危害
• 脑血流减少,脑代谢异常,脑功能不能维持 脑血流< 40% 脑电活动停止 < 30% 产生缺血性脑水肿 MAP=MICP CCP=0 CBF=0 脑灌注压应>40~50mmHg
脑循环特点(一)
• 安静时脑毛细血管全部开放,故代偿能力差
• 脑血流丰富,相当于心排出量的15%,成人脑组织 仅占体重2%~2.5%,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的20%
• 脑组织能量储备少,需要多,对缺氧、缺血、缺糖 敏感
脑循环特点(二)
• 脑的微动脉浸泡在脑脊液中
• 脑小动脉口径细,阻力大,流速快
• 脑膜微血管间不存在动静脉吻合,脑实质内后微 动脉和微静脉间存在广泛吻合
血管源性 脑血管 血浆超滤液 细胞外 脑水肿 病变
细胞毒性 脑缺氧 盐水 脑水肿
细胞内
间质性脑 水肿
渗透性脑 水肿
脑积水
细胞外 液渗透 压
脑脊液 水
细胞外 细胞内
白质
灰质、白质 均有,灰质 更明显 白质
颅压值
判定结果
10~15mmHg
颅压正常
100~200mmH2O >200 mmH2O 严重颅高压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十二)
颅高压分度
kPa
mmHg
轻度增高
1.47~2.67 11~20
中度增高
2.80~5.33 21~40
重度增高
>5.33
>40
脑毛细血管特点
细胞毒性 脑缺氧 盐水 脑水肿
细胞内
间质性脑 水肿
渗透性脑 水肿
脑积水
细胞外 液渗透 压
脑脊液 水
细胞外 细胞内
白质
灰质、白质 均有,灰质 更明显 白质
灰质、白质 均有,白质 更明显
血管源性脑水肿示意图
细胞间紧密连接处 血管内皮细胞 血浆渗出 胶质细胞足突
各种类型脑水肿特点
类型
原因 水肿液性质 水肿部位 受累脑组织
① 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处缺乏收 缩蛋白和间孔
② 内皮细胞中胞饮小泡极少 ③ 浆膜特异性载体使D-葡萄糖和
某些氨基酸通过内皮细胞进入 脑间质液 ④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旺盛, (含大量线粒体;除利用葡萄 糖外,还可利用酮体和乳酸盐) ⑤ 内皮细胞的离子泵可将K+、甘 氨酸和有机酸泵入管腔,并将 脑脊液排出血管外 ⑥ 坚韧的基膜环绕内皮细胞,防 止毛细血管破裂
提纲
•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
• 脑毛细血管特点
小儿急性脑水肿的病因
• 脑循环特点
急性颅高压的临床表现
• 脑血流的调节机制 小儿急性颅高压的诊断
• 脑水肿的分类
颅高压的治疗
监测
颅内压增高的生理
脑及脑室系统示• 意脑图脊液主要由侧脑室、第
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 丛分泌。侧脑室的脑脊液 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 再经导水管进入第四脑室, 然后进入蛛网膜下腔。 • 脑脊液主要通过蛛网膜绒 毛被吸收入静脉窦的血液 内。
• 脑梗塞 • 脑疝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四)
容积代偿
• 脑组织
– 脑水分被挤出,量有限,流动转移慢,代偿作用有限
• 血容量
– 颅压高、颅内血管受压,血液被挤出颅腔
• 脑脊液:
– 颅压>上矢状窦压力5mmHg时,上矢状窦两旁蛛网膜 颗粒单向瓣开放,脑脊液吸收入静脉血中,其吸收率 与颅内压高低成正比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五)
PaCO2 > 40mmHg:PaCO2 1mmHg, CBF2.5%
PaCO220~40mmHg:PaCO2 1mmHg, CBF 4%
PaO2: 增高时,脑血管收缩,CBF 降低时,脑血管扩张,CBF 神经调节
各种类型脑水肿特点
类型
原因 水肿液性质 水肿部位 受累脑组织
血管源性 脑血管 血浆超滤液 细胞外 脑水肿 病变
脑血流调节机制(一)
脑血流自动调节(Bayliss效应)
– 在血压8.0~10.7kPa (60~ 180mmHg)时,通过脑血 管直径变化,可自动控制脑血流量,不受血容量与 血压影响。
CBF∝ MAP-MICP MAP CBF CVR CCVBRF CBF不变
MAP CBF CVR CBF CBF不变
• 颅内容积扩大的体积 • 容量增加的速率 • 颅内总容量 • 硬脑膜是否开放 • 血和脑脊液可被转移的量
基本概念与病理生理(九)
颅压正常值
kPa
新生儿 0.098~0.196
婴儿
0.294~0.784
幼儿
0.392~1.47
年长儿 0.588~1.76
mmH2O÷13.6=mmHg
mmH2O 10~20 30~80 40~150 60~1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