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钻床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1.1适用范围1.1.1本规程适用于机修。
1.1.2本规程适用于钻孔直径为25~50mm以内的各种型号的立式钻床的维护和检修。
1.2结构简述立式钻床由底座、立柱、工作台。
变速箱进给箱等主要部件组成。
1.3主要技术性能﹙见表1﹚2.1零、部件2.1.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进给机构的操用手柄、手柄球齐全。
2.1.3 润滑、冷却系统装置齐全。
2.1.4 机床照明灯、开关、防护盖齐全。
2.2 运行性能2.2.1 设备运行正常,性能良好。
2.2.2 机床各项功能、工效满足工艺要求,主要精度符合附录A要求。
2.2.3 传动系统运转正常,无杂音,无振动。
2.2.4 主轴变速操作机构灵活,定位可靠。
2.2.5 润滑系统油量充足,油标(窗)醒目。
2.3 技术资料2.3.1 技术资料齐全2.3.2随机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齐全、清洁。
2.3.3维修易损件图纸齐全。
2.3.4 机床大、中修记录;二级保养记录;设备事故报表等齐全清洁。
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2.4.2 机床表面、工作台、无油垢、无黄袍、无渗漏、无锈蚀、无大面积脱漆现象。
2.4.3 机床周围清洁,无铁屑、无杂物。
2.4.4 机床台钳等附件、专用工具齐全,保管妥善。
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保持机床各部零件及附近完整,变速手柄灵活可靠。
3.1.2 保持机床外表整齐、清洁、无黄袍、油垢、锈蚀。
3.1.3 保持机床导轨面、滑动面等清洁,无损伤。
3.1.4 保持润滑系统油量充足,油足畅通,油标(窗)醒目。
各贮油部位、冷却管路等无渗漏。
3.1.5 机床周围环境清洁整。
3.2 一级保养3.2.1 机床累计运行500小时,进行一次保养。
3.2.2 擦洗机床外表面及死角,拆洗有关罩盖,洗擦内部机件,做到内外清洁,无铁屑、油垢、锈蚀和黄袍。
3.2.3 补齐缺损的紧固件、操作件等。
3.2.4擦试导轨面、滑动面及钻杆锥孔,修刮伤痕,毛刺。
3.2.5调整配(啮)和间隙,检查联接、紧固情况。
3.2.6清洗压板,调整间隙。
3.2.7清洗冷却泵,过滤网及冷却槽,更换冷却液。
检查润滑油质,补充油量。
3.2.8紧固冷却泵及管路,消除泄漏。
3.2.9清理电气装置的外表及管线,清除剂尘。
检查照明灯,要求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3.3二级保护3.3.1机床累计运行300小时,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3.3.2检查、清洗变速箱、进给箱,修复或更换严重磨损件,调整配(啮)和间隙。
3.3.3调整、刮研压板,修复导轨及钻杆锥孔的碰伤及毛刺。
3.3.4清洗、检查油泵,换油,治理漏(渗)油部位。
3.3.5拆卸电动机,清扫定子转子。
检查轴承更汗润滑脂。
3.3.6清扫配电箱,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
3.3.7按附录检查主轴锥孔轴线的径向跳动等主要精度,满足工艺要求。
3.3.8填写保养记录、并存入档案。
3.4定期检查内容(见表2)表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4.1检修周期:小修10个月,中修30个月,大修90个月。
4.2检修内容4.2.1小修a.检查修复、更换主轴变速箱和进给箱的易损件。
b.清洗润滑及冷却系统、结合换油周期换油,并治理漏油部位。
4.2.2中修a.拆卸更换主轴变速箱、进给箱磨损严重的部件。
b.清洗、检查、修理润滑油泵及润滑零附件。
c.修理或更换电器控制部分的损坏元件。
d.填写中修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4.2.3大修a.全部拆卸分解。
b.修理磨损的基准件,更换或修复不合格零件。
c.加工或刮研全部基准面、滑动结合面和导轨面。
d.全面清扫,修理电器部分。
e.精度符合附录A或满足工艺要求。
f.喷漆翻新。
g.填写大修记录,并存入档案。
5.预检测试、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5.1预检测试5.1.1预检测试在机床停修前数日内进行。
内容包括机床精度检验及工作精度测试。
5.1.2 预检工作内容a. 查阅机床设备档案,了解设备使用年限、大修次数、设备事故记载、大修间隔时间等内容。
b.了解机床精度及性能降低情况,零件缺损情况,设备事故部位,产生原因及事故修复情况。
c. 部分解体检查,确定更换件,提出明细表,绘制零件图纸,编制加工工艺。
d. 编制大修工艺,设计必要的工、检,研具。
5.1.3 修前机床精度检测在进行精度检测前,首先调整好机床的安装水平,然后按附录A要求逐项检查。
分析精度降低原因,结合日常操作存在的问题,制定修理技术方案及修改大修工艺。
5.2 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5.2.1 一般修理顺序a.底座;b.立柱;c.工作台;d.进给箱;e.主轴;f.主轴套筒;g.导向套。
5.2.2 底座的修理a.修复底座可用精创刮研法进行。
b.底座与立柱、工作台配合面允差每米长度上达0.05mm(只许凹);平行度允差每米长度上为0.05mm;刮研接触点每25mmX25mm内为6-8点。
5.2.3 立柱的修理a.修复立柱导轨面,可用铸铁冷焊或镶焊等方法,经过精创及刮研恢复精度。
b.导轨平面的直线度允差在全长上为0.03mm,平行度允差在每米长度时0.03mm;导轨平面对下底面的垂直度允差在300mm长度上为0.05mm。
c.两个斜导轨面的平行度允差在全长为0.03mm,直线度允差在全长上0.03mm (只许中间凹);斜导轨面对下底面的垂直度允差在300mm上为0.03mm。
d.刮研接触点:每25mmX25mm内为8-10mm。
5.2.4 工作台的修理a.精磨、精刨或刮研工作台。
工作台面的平面度允差在全长上为0.05mm(只许中间凹);两导轨面对工作台的垂直度允差在300mm;两导轨面的平行度允差在全长上为0.2mm。
每25mmX25mm。
5.2.5 进给箱的修理a.解体进给箱,检查箱体主轴孔,精度合格时,可直接以这种中心线为基准,修刮箱体导轨。
b.当主轴孔精度超差时,可用镗孔镶套法修复主轴孔精度后,再修刮箱体导轨。
c.两导轨平面对主轴中心线平行度允差在300mm长度上为0.02mm(只许向立柱内偏)。
d.斜导轨平面及主轴中心侧母线平行度允差在300mm长度上为0.02mm。
e.各刮研面及压板刮研面接触点每25mmX25mm内为6-8点。
5.2.6 主轴的修理a.主轴轴孔磨损轻微时,可用研磨或磨削进行修复。
花键部分磨损严重和弯曲时,则更换新轴。
b.定心轴颈超差,可用镀铬或金属喷涂方法修复。
c.定心轴颈对主轴中心线的径向圆跳动允差0.01mm;对花键部分的同轴度允差0.03mm;与轴承的配合H7/js6;表面粗糙度Ra为0.8um。
d.主轴锥孔对定心轴颈的向圆跳动,近主轴端允差0,01mm;离主轴30mm处允差0.03mm。
e.主轴锥孔用标准锥柄检查,接触面只不少于65%(靠近大端)表面粗糙度R2为0.8mm。
5.2.7 主轴套筒的修理a.主轴套筒外圆磨损在0.15mm以内,可以在两端镶堵头,精磨外圆。
b.外圆圆度允差0.01mm,圆柱度允差0.01mm;与导向套的配合H7/js6,表面粗糙度R2 为0.8um。
c.齿条部分对外圆的垂直度允差在100mm长度上为0.03mm。
d.主轴套筒两端定心孔同轴度允差0.01mm,对外圆的同轴度允差0.01mm,表面粗糙度Ra为0.8um。
e.定心孔端对定心孔表面的垂直度允差为0.02mm。
5.2.8 导向套的修理a.导向套内外径一次加工完成,外径表面粗糙度Ra为0.8um,内径表面粗糙度Ra为0.4um。
b.内径圆度允差0.01mm;圆柱度允差0.01mm,与主轴套的配合保持间隙0.02mmc.外径与内径的同轴度允差0.01mm;与主轴箱体孔的配合H7/js6。
6 试车与验收6.1 试车前的准备6.1.1机床总装调整完毕后,将机床各部位清洗干净,无漏电现象。
6.1.2电气系统整洁齐全,联接牢固,工作正常,无漏电现象。
6.1.3按机床说明书规定,注入合格的润滑油6.1.4试验进给机构,要求进给均匀,无滞现象。
6.1.5变速进给手柄,操作灵活,定位准确。
6.2 空运转试车6.2.1启动机床,主运动由低速到高速依次试运转,时间不少于2分钟,最高速度运转不得少于30分钟。
6.2.2检查油窗内润滑油流动是否正常,箱盖和轴套有否渗漏现象。
6.2.3传动应平稳,没有明显冲击或噪音。
6.3 负荷试车6.3.1试件采用45号碳素钢,上下两平面表面粗糙度Ra为12.5um,并保持平行。
6.3.2刀具采用高速钢锥柄麻花键(用机床最大钻孔直径的钻头)。
6.3.3切削时进给机构工作平稳、准确、灵活。
按中档进给量进行15-30分钟,进给机构的保险离合器不允许脱离。
各部分运转机构不得有异常噪音和振动。
6.4 精度检验内容6.4.1 机床精度按附录A检查或满足工艺要求。
6.4.2机床精度应在空运转试车前和负荷试车后各进行一次。
6.5验收6.5.1机床经空运转试车,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后,由设备主管部门主持,使用部门、设备承修部门和质量检查部门共同参加确认合格后,在大修完工移交单上签字。
6.5.2大修移交单应包括表头栏目、移交栏目、签字栏目。
a.表头栏目:修理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型号、设备名称、复杂系数、制造厂家、出厂日期、修理工时、始修日期、完工日期等。
b.移交栏目:空运转试车记录、负荷试车记录、几何精度检验记录、修理更换零件明细表、修理质量评定结论、修理费用结算等。
c.签字栏目:质检部门、使用部门、修理部门、设备动力管理部门。
6.5.3机床验收后,主修技术人员将大修完工移交单及各检验记录等整理存入设备挡案。
6.5.4机床大修后保修三个月。
7.维护检修试车安全注意事项7.1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1在进行维护检修保养前,须关闭机床电源总开关.7.1.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7.2试车安全注意事项7.2.1机床试车前,应按要求做好试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避免盲目开车。
7.2.2机床开动后,不允许接触任何旋转部位,不能在开车时测量工件。
7.2.3工件应装夹牢固,定位基面要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