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一、《山鬼》——屈原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共11篇)楚辞与《诗经》并称“诗骚”,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1、默写: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分析山鬼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联系作者的经历,山鬼其实是屈原的写照。
前者无法得到美好的爱情,后者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一定要联系作者经历)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人们般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来观照。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1、默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①诗歌情调哀而不伤。
虽带有不少凄凉伤感的成分,但总的看来显得清新健康。
②其中虽有对青春苦短的伤感但笔调轻盈,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宇宙人生哲理思索;③虽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悠悠相思中饱含着脉脉的温情,充满着对重逢的企盼和对幸福的憧憬。
三、《圆圆曲》——吴伟业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有“一代诗史”之誉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 世称“梅村体”。
1、默写: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2、吴三桂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的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
对这些你有何看法?作者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吴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冲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
所以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是很令人寻味的,不是明确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似乎有嫌恶之情,又有婉曲的嘲讽,却又不时流露出同情。
(此题注意加上自己的看法)四、《苏秦始将连横》——刘向《战国策》,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西汉末年(《战国策》)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成33篇。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1、本文的说辞有何特点(即艺术特点)?一、语言纵横捍闺“文采斐然”纵横家游说诸侯,目的是要打动诸侯,采纳自己的建议,从而一夜成名,功名富贵双收。
这就必须要有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华丽辉辩的言辞,不仅说得透彻,入木三分,而且要说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诸侯才喜欢听。
本文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常常使用铺排夸张的手法,辞藻也华美,呈现出一股酣畅淋漓的气势,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还善于从人物的肖像外貌情态上作细腻描绘,以典型化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灵。
二、前后对比,“相形而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苏秦说秦失败和说赵成功后的不同遭遇,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他失败后困顿落拓的窘相和功成名就后尊贵无比的自得形象,以及父母、妻子,嫂子对他的不同态度。
2、翻译: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译文:秦王说:“我听人说的是,羽毛不丰满的鸟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健全的国家不能用刑罚,道德不高尚的君主不能役使民众政教不顺畅的国王不能劳烦大臣。
今天先生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来到庭上想要指教我,我愿意以后再请教。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huān)兜(dōu),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bà)天下。
由此观之,恶(wū)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gǔ)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兵革不藏。
译文:苏秦说:“我原来就料到您不会采纳我的主张。
从前神农讨伐补遂国,黄帝讨伐涿鹿国并擒获了蚩尤,尧讨伐驩兜国,舜讨伐三苗国,禹讨伐共工国,汤讨伐夏朝,周文王讨伐祟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凭战争而称霸天下。
由此看来,哪有不发动战争就能统治天下的呢?古人互相交往,游说诸侯并订立盟约,天下联合在一起。
合纵、连横主张都提出来了,武器和装备不能就收藏起来了”文士并饬(sh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译文:文士们花言巧语,诸侯们迷惑昏乱,事端全被挑起来了无法理顺;法令章程齐备,可民众反而奸诈;文书政令繁杂,可百姓反而衣食不足;君臣互相埋怨,百姓生活困难。
文士四处巧辩,可战事连年不断;辩士们高谈阔论,可战事仍不停息;文书言辞繁复天下无法治理;舌头说破了,耳朵吵聋了,仍不见成功;行动是合乎正义的,盟约是讲究信用的,可天下却不相亲。
于是大家才抛弃文官使用武官,用丰厚的待遇养活军人,缝制军服,磨利兵器,让他们在战场上打胜仗。
无所事事却能获取利益,安坐不动却能扩展疆土,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常想坐等这些,也是不可能的。
最终还是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chōng),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qū)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译文:如果地域宽阔,两军可以展开攻坚战,如果地域狭小,两军就展开白刃战。
然后才能建立功勋。
所以军队在外面取得胜利,国家内部就能加强礼义;国王的威风建立起来了,民众在下面便会服从。
如今您想吞并天下,凌驾于万乘之国,使敌国屈服,统治天下,管理百姓,使诸侯臣服,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都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高的道理,都迷惑在教化当中,忙乱在治国中,被言语所迷惑,被话语所蛊惑,沉迷于争辩,沉溺于辞藻。
如果这样下去,大王您根本不能进行战争。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赢(léi)縢(téng)履蹻(juē),负书担橐(tuó),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kì)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译文:苏秦说服秦王的奏文上交了十次,仍得不到施行。
苏苏秦穿的黑貂皮衣服都破了,百斤黄金都用完了,费用已经匮乏,他才离开秦国回家,打着绑脚,穿上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囊,形体瘦弱,容貌憔悴,脸色黝黑,表情羞愧。
回妻子不下织布机迎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五、《徐文长传》——袁宏道“公安派”。
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说”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
“公安派”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主张文学作品要随着时代改变而改变。
1、徐文长一生充满悲剧色彩,你对此如何看待?文章所记内容较为丰富,但作者的旨意主要着落于徐文长“才奇”与“数奇”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心。
作者高度称赞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
但在科举考试中,徐文长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
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
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
2、翻译:A、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翻译: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不为试官所取,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
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倒地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形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
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灭不了的锐气,以及英雄茫然失路、无处可以安身的悲愤,导致他所作的诗,又象生气又象喜笑,好象水流过峡谷而发出巨大的声响,好象种子发芽出土无声无息,好象寡妇在晚上啼哭哀哀欲绝,好象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
当他放纵心意,犹如平坦的田野,一望千里;偶尔幽深峭拔,好象秋天坟地里的鬼魂,啾啾私语。
文长眼界奇高,以为千古文人皆不足道,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
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斥责,视作奴婢,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去。
可悲啊!B、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
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悲夫!”翻译: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不痊,因而被逮下狱。
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
虽然如此,胡宗宪是难得的豪杰,世宗皇帝是英明的君主,文长在作幕客时受到特殊的优待,这是胡宗宪知道先生的才能了;献白鹿表上,皇帝嘉悦,是皇帝知道先生的才能了。
只不过没有担任一官半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