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著作_观点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著作_观点
3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率 练习律 效果率
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也由此确立。
二 学习迁移中的相同要素说
教育心理学之父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论
1 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发展任务: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循序渐进: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
启发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荀子
《劝学》
性恶论;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要素
外铄论,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欧美学制
西欧双轨制
代表:英国。此外法国、联邦德国等也属这种学制。
缺点: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欧美学制
美国单轨制
优点: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参差不齐
欧美学制
联型学制
列宁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订了单轨制学制。
裴斯泰洛齐.瑞士
《林哈德与笃德》
德育、智育、体育一体化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个人本位论
《世界图解》
教育的自然性,使人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教师的职务就是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向师性)。
17世纪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教师中心论”(弊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完善并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华生
外铄论的典型代表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每一个健康小孩都可以培养成领袖或小偷。
行为主义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制度》
凯洛夫
《教育学》
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对疚感 (4-5)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
4 勤奋感对疚感 (6-11)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一 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
1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所引起,是不随意的反应
百熙于1902年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虽未能实行,但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壬戌学制
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而制定,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格拉底-古希腊
产婆术、问答法
启发的教育思想
产婆术
舒尔茨-美国
“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
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是后来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郎格朗
1970 《终身教育引论》
被公认为终身教育引论的代表作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归属与爱的需求
4尊重需求
5求知需求
6审美需求
7自我实现的需求
昆体良.罗马
《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理论》)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利托尔诺.法国
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卢梭.法国
《爱弥儿》
人性本善,原理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洛克.英国
《教育片论》
“白板说” 人类的千差万别源于教育 主取消封建等级教育,轻视国民教育,同时主绅士教育(德育首位)应在家庭实施。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 保持 复现 动机 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为三种:1 直接强化 2 替代强化 3自我强化
奥贝儿
有意义接受理论
1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从学习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 先行组织者
布卢姆
掌握学习
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百分之八十到一百掌握水平考试,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
愈
《师说》
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
标志规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的目的:道德与性格的完善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
科尔伯格
提出了道德认识的三个阶段:①前世俗阶段②世俗水平③后世俗水平
与皮亚杰对比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制度》
马克思主义最早探讨教育的著作,论述了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裴斯泰洛奇
《林哈德与笃德》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632年著作,是近代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1 言语智力 影响: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 逻辑数学智力 2 科学的智力观
3 视觉-空间智力 3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 音乐智力 4 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5 运动智力
6 人际智力
7 自知智力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一 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发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将人的结构分为本我(生物本能我),自我(心理社会我)超我(道德理想我)
福禄贝尔.德国
《人的教育》
格赛尔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发展基因使得机体机能的发展程序受到了发展规律的制约,且所有其他的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朱熹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深
德鲁克-美国
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孔颖达
《五经正义》
课程始见于唐代
涂尔干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第斯多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发生认识论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
构建结构主义教育家
与科尔伯格对比
斯宾塞.英国
《教育论》
把课程作为教育学科的专用术语
霍姆林斯基.联
《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
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和谐教育思想
泰勒
“评价原理”“课程原理”“课程评价之父”
在八年研究期间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他认为,课程评价过程是指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1939年著,书的结构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致。
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
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康德.德国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中讲授的第一人
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量力性原则
百熙、之洞、荣庆等.中国
《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1904年著,我国颁布且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该制度吸取了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学制形式,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
特点: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到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
百熙.中国
《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措施
沛西·能.英国
《教育原理》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皮亚杰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
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四个水平:
①感知水平(0-2)(感觉和动作分化)
②前运算水平(2—7)(1早期符号功能2自我中心性3思维片面性)
③具体运算水平(7-11)(标志 守恒概念的形成)
④形式运算水平(11—15)(1命题之间关系2假设 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2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二 程序教学 有斯金纳首创 ,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则:1小步子 2积极反应 3及时强化(反馈) 4自定步调 5 低错误率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学习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新教育大纲》
1930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超政治、超阶级的官邸和教育万能论
凯利.英国
课程评价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
赞可夫.联
《教学与发展》
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
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一般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