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作方案编写篇一:环评工作方案环评工作方案1、贵单位工作程序(1)与环评单位签订合同;(2)为环评单位提供环评所需资料,如锅炉原有环评资料、排污监测报告等;(3)报告报审版报送藁城市环保局,藁城市环保局提出修改意见;(4)根据藁城市环保局修改意见,可能需要贵单位提供相关补充资料;(5)报批版报告报送藁城市环保局批复。
(6)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贵单位向藁城市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藁城市环保局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定。
(7)贵单位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藁城市环保局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
(8)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藁城市环保局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编制。
(9)藁城市环保局自收到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验收时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
2、环评单位工作程序及内容环评单位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场踏勘收集资料阶段:(1)评价单位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对厂址周围环境敏感性进行调查,确定环境保护目标;(2)收集当地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概况、生态环境概况、企业环评等资料。
第二阶段为报告编制阶段:(1)评价单位根据可研报告进行工程分析,确定项目排污节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2)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完成报告初稿,提交贵方审核;(3)根据贵方意见进行修改,完成报告报审版。
第三阶段:报告修改阶段:(1)藁城市环保局对报审版提出修改意见,环评单位根据意见补充完善报告;(2)出环评报告报批版。
3、环评单位提交成果形式提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批版。
4、报告编写工作进度安排在环评所需资料齐全后,我公司在7天内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工作,工作进度安排见下表。
工作进度安排表5、报告评审阶段时间安排(1)报审版报告完成后由贵方报送藁城市环保局,藁城市环保局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2)我方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报告,报告报批版报送藁城市环保局批复。
(3)项目建成后由贵单位向藁城市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
(4)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藁城市环保局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5)贵单位委托经藁城市环保局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
(6)藁城市环保局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
篇二:环评工作安排及进度计划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安排及进度计划书1、实地踏勘现场;2、收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开发利用方案、相关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其他资料;3、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给省环保厅环评处及生态处进行汇报;4、样方调查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5、编制项目自然保护区专篇;6、将自然保护区专篇提交省环保厅生态处;7、省环保厅生态处组织评审专家踏勘现场;8、省环保厅生态处组织评审专家对自然保护区专篇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意见;9、环评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报告,将报批稿报送省环保厅生态处;10、省环保厅生态处对自然保护区专篇进行批复11、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省环保厅环评处;13、省环保厅环评处委托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审;14、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评审专家踏勘现场;15、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评审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意见;16、环评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报告,将报批稿报送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17、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出具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审意见;18、永靖县、临夏州环保局出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审查意见;19、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预审意见、技术评审意见、自然保护区专篇批复文件报送省环保厅环评处;20、省环保厅环评处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时间安排:编制报告需2个月时间,样方调查及现状监测最快需2个月时间,协调加评审2个月时间,共需6个月时间。
篇三:环评实施方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1.前言目的意义通过调查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
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孟河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任务(1)针对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2)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2.编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2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hj 、hj 19-2011);(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新孟河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08年8月修正;(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令第326号修正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4)《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3.主要工作内容工作内容(1)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资料收集 a.项目情况系统了解,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工程量和工程布置,工艺设计等。
b.新孟河拓浚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等。
c.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对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拆迁情况、对当地植被水系的影响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d.新孟河拓浚工程目前建成的绿地系统、排水系统,及其效果分析。
(2)通过现场踏勘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a.主要施工内容(施工期间地表面大部分裸露,对此是否会导致水土流失)b.项目场址附近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布,主要污染源调查c.生物多样性调查,如鸟类、爬虫类、小兽类、两栖类、昆虫类种类及数量 d.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的污水去向,是否达到对应的排放要求,对周围水体水质有无影响。
e.果岭等植草养护是否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杀虫剂,是否造成面源污染f.草坪修剪及各类水泵、送排风机采取适当的减振、消声、隔声措施后是否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不适感(噪音)g.项目运营后,废气来源(3)进行建设项目对环境介质(空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分析与评价(4)提出合理、实用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5)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7)编制环评报告书。
注意:公众参与贯穿全过程:征求公众对于钟山新孟河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及重点关心的环境问题,以完善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4.工作进度安排分为4个阶段:(1)资料收集、分析阶段,2012年10月8。
(2)前期研究阶段,2011年10月9。
(3)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阶段,2012年10月8日至2010年10月10。
(4)报告书编制阶段,2012年11月以后。
5.保障措施(1)为确保新孟河拓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方参与此次工作的环评技术人员会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文件(包括最新公布、实施的技术导则、环境标准),对涉及评价的行为负起责任,全面履行委托合同要求。
(2)我方环评技术人员会尽快熟悉工程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提供的所有施工图纸及各有关工程资料),并就对其中技术细节的疑问(涉及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面)坦诚求教,与贵公司做好适时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我方会适时召开环评工作开展的会议,对已完成部分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同时做好书面交底工作,以便工作程序有据可查。
(4)如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导致工作无法按照预期开展,我方会应灵活调整工作进程,合理利用时间,按要求完成工作。
6.可达性分析我方在认真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与委托方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此次钟山新孟河拓浚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
该工作方案内容紧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且与环评报告书要求相契合。
工作进度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
综上所述,该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可行性。
二.保障措施1.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在小组的组织下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2.成立技术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规划大纲、文本、图件的编制。
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协助各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确定工作管理制度、原则等,参考相关规定,注意征求有关人员意见。
建设一支专家团队,将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具有科学专业的依据。
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开展环境法制、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规划与标准、重大国际环境问题与履约等环境战略和理论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
4.及时开展工作会议在各部门的协助下进行工作分析,交流现阶段工作方案的实施进度,提出讨论并解决工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交流工作心得,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工作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确保工作更有效、更及时的完成。
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使工作小组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免去后顾之忧,排除经济限制的难题,作出更好的规划。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逐步增加投入,强化监管,发挥环保投入主体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并逐年有所增加。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利用市场和开放的机制,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6.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规划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名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