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环境评估跟踪及环境评估方案调整实施方案原环评的跟踪评价和调整方案后的环评方案实施内容分别如下:1、原环评跟踪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要求,原环评方案在实施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时,应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并通报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跟踪评价是指对实施后实际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与环评报告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
目标(规模)-布局-产业结构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等资料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原环评及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建设、运行期间相关的环评资料收集区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实施期间的监测数据现状监测实际环境影响环境减缓措施执行现状原环评提出的减缓措施原环评预测的环境影响相符性判断相符性判断否是分析原因维持原预测否是分析原因维持原预测后续发展方案分析对后续的环境影响重新预测调整原环评的减缓措施或提出新的减缓措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结论图1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流程图2、调整方案部分环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等工作,在详细分析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的有关技术方法,将编制调整方案部分总体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告书重点是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对调整方案部分总体发展目标、时序、产业、用地、结构和各单项方案进行分析,对制约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进行识别,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和评估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整体影响和长远影响,论证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指标的可达性,提出环境保护策略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对内容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建议。
同时,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要充分征询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方案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见图2。
图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图在正式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前,需由编写环评大纲或提出实施方案,向委托项目负责人汇报,并在流程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监测方案要由委托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出现严重技术问题以及造成的损失由后级审核人负责。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流程和工作内容:1、现场踏勘和资料搜集负责编制环评文件的负责人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并搜集有关资料。
按要求填写现场踏勘表。
现场踏勘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地理位置,确定调规后的四至边界及经纬度坐标;(2)确定范围,调查区内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建设进度、建设规模,调查区内村庄、河流、林地等各类用地的占地面积,测定区边界与周边交通路线、工业企业、河渠、村庄等敏感点的相对方位与距离并拍照;(3)调查区周边是否分布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4)调查实施过程中企业进驻情况以及拟项目情况,重点调查已入驻企业产品、产量、工艺路线、设生产备、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等;调查区的企业环保手续执行情况,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分析企业占地与的符合性;(5)调查区域水系情况,调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计划及削减方案;调查区域水资源情况,现状用水情况;(6)调查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热工程、供气工程、交通设施等,并分析与原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等。
(7)调查现有的发展情况,入住企业类型、位置,在实施过程中用地布局、产业结构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方案建议。
2、资料搜集:(1)跟踪评价资料:①原环评文本及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意见;②发展现状介绍,现状建设用地情况,基础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给排水、管网建设、供热现状、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
③情况一览表,包括位置、行业、产品、规模、企业环评报告及三同时验收情况;给出分布图。
(2)其他评价资料:①总体文本、附图及电子板(最终版)、产业发展文本、附图及电子板(最终版)。
②行业中有关行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文本及附图。
③发展现状介绍。
基础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给排水、管网建设、供热现状、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
环评报告及三同时验收情况、垃圾填埋场环评报告及验收情况。
④水源保护区、近三年的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利用、水利设施建设及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开采量及自备井数量,水资源可利用水量(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⑤最新的城市总体文本及附图,项目所在的发展(总体)。
⑥环境保护文本、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说明以及新增排放总量的消减途径。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噪声(需委托有监测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监测)。
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业发展。
⑧天然气(煤气)利用;居民点搬迁方案。
⑨有关部门对总体的意见。
⑩气象资料清单。
近三年内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时的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干球温度(或气象资料文件)。
⑪环评委托书。
3、项目评议为防止评价重点偏差,编制时应在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先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总体进行初步评议,确定评价重点、排除限制因素,及时汇报无误,并在现场踏勘表最后一栏签字确认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4、环评文件编制按照产业及专职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特长、客户进度要求等因素,分章节开展现状监测、地下水专项评价、公众参与调查、报告编制等工作。
5、内部审核(1)内部审核分级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和环评机构二级审核的要求。
如遇复杂项目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集体内审。
(2)审核意见反馈正常情况下,编写人将报告正文、附图、附件、流程控制单交审核人处,并按实填写审核接收时间。
审核人在审核完成并填写审核意见表将书面意见反馈,审核人填写审核完成时间、是否通过,并签字后将流程控制单交回编写人。
书面意见应言简意骇,直接说明问题,不得出现模棱两可、难以分辨问题的词句,严禁审核人只提问题不提解决方案的做法。
每级审核最多不超过二次,二次仍不能通过当级审核的,说明环评质量过差,由当级审核人给予编写人相应处罚。
一般情况下,当级审核修改完成后,编写人应在报告中突出显示修改位置,由当级审核人复核无误并签字后方能进入下一级审核。
如遇加急项目,由编写人向上级申请同意后,可多级同时审核。
如各级审核意见之间有冲突的,以后级审核为准。
编写人应虚心接受各级审核人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有争议的关键问题上要经讨论决定后确定修改方案。
6、报告交付(1)报告打印装订报告编写人将报告正文(包括封皮、目录)、附图附件(附件需接顺序整理好)发给打印员,并详细告知打印要求(如打印份数、报告正文内是否用彩图、附图是否有A3、附件单双面打印、是否属于加急打印任务等)后,打印员确认不缺少内容,打印装订切裁后交回报告编写人。
为分清责任,无特殊情况,打印员需独立完成打印装订任务。
报告在装订完成后如出现文字、图件内容错误,为编写人责任;如出现打印装订失误,为打印员责任。
(2)报告交付需由编写人在流程控制单上签字。
7、专家评审报告编写人必须参加专家评审,并负责准备评审所需专家意见草稿和幻灯片等。
评审过程中专家提问由报告编写人负责答辩,报告编写人无法解答的问题由陪同评审人解答,评审关键问题时存在分岐时以陪同的最高领导意见为准。
8、主管部门审批会后修改、报批工作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审批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仍采用“逐级汇报、集中解决”的方式解决。
9、归档和保密环境影响评价设专门的档案室,由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
编制人负责全部有关材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书归档范围包括:文本归档清单、环评合同、流程控制单、审核记录、环评文件正文、图件、附件、公众参与调查材料、批复文件、电子版光盘等有参考或备查价值的资料,统一采用牛皮纸档案盒包装归档,侧封打印规范的文件夹名称。
计算过程、参考资料等自行保存不归档。
已归档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文本文件仅供内部环评人员工作参考和主管部门检查,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提供。
环评人员借阅时应到档案管理员处登记,填写借阅登记表。
10、跟踪评价的重点问题及解决措施1.环评的重点问题如下:(1)重点通过实地踏勘、专家咨询、现状监测、对比分析、预测等方式对开发强度、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变化、企业污染控制措施、产业政策、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生态建设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与评价。
(2)预测和后续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主要包括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3)分析后续实施与相关协调性分析,针对不同之处提出调整方案意见。
(4)分析资源、环境等对实施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布局的合理性,针对不合理的单元及不合理的指标提出具体的调整方案或减缓措施;(5)对总体进行综合论证,提出环境保护策略,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在生态空间明确的基础上,结合环境质量目标及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对提出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布局的环境合理性进行论证,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和应急预案,综合考虑污染排放量、排放强度、特征污染物以及主导产业等,根据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基数、减排潜力和技术经济等因素,提出该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要求。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主要包括草案的环境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草案的优化调整方案建议。
2.解决措施(1)通过实地调查踏勘、搜集资料、现状监测及搜集原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等,对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与分析。
(2)通过现场实地勘查和监测,并去搜集气象资料,搜集水文地质资料和地表水资料,搜集土地利用资料,搜集社会环境资料,根据导则要求的模式进行预测分析、模拟预测,得出科学可靠的预测结果;通过调查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区域可用的水资源量,土地可利用量,得出的资源承载力情况,必要时提出节水、回用措施、土地置换方案,以满足的合理有序发展。
(3)通过网上搜集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或通过有关部门查询有关或要求等,针对有关内容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提出符合的调整方案意见。
3.其他建议及处理措施由于环评内容较多、涉及部门较多,在项目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快速完成环评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11、环境评价提纲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一览表12、报告具体内容:第一章:总论主要包括背景(包括调整方案理由)、编制依据(国家、省、市县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有关环境管理及产业政策、环保部发布的相关技术导则等)、评价目的及意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评价因子识别及确定、评价时段及评价范围、分环境要素给出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方法及标准、评价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