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

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

②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社会的基 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宏观) (1)近代史上(1840---1949): (2)现代史上(1949——1956) (3)现代史上(1956---) :
(1)近代史上(1840---1949):
外国资本主义
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
(2)现代史上(1949——1956):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道路
(3) 现代史上(1956---)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2、认识
①中国近代史上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 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 族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 革命性质
(一) 社会性质的变化
1、表现 封建社会(B.C475---184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
2、标志 ① 鸦片战争 ② 建立新中国 ③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③文化上:中国传统的文化日益受到冲击, 学习西方成为主流;在西方思想文化的不 断冲击下,传统的思想文化的束缚日益被 打破,中国的近代文化不断发生着进步性 的变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政治)
①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 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
程度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 约》、《北京条约》等)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完全确立(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4、特点
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 社会主义社会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①经济上: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产生;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并 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官僚资本的 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 显著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成为 社会经济的主流,力量较弱,并同外国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联系。
②政治上:专政形式由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发 展为封建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 大山的压迫下,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 困破产,无政治权利;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发展为外 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 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党反动派的矛盾
10、“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 映的
4.不同时期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是根据主要 矛盾的变化和对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而制 定出来的。
1、中国近现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主要是因为( C )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主要表现在 ( A)
8、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 出表现为( B )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C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是( D )
A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两大主 要矛盾趋于汇流,这主要是因为( A)
A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帝国主义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
阻碍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7、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主要矛盾有两对 B 由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C 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 D 民族矛盾始终站主导地位
②政治上:政权的组成形式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新民主主 义就其整个情况而言,不是社会主义的; 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 的因素,并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
(3)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①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采取全民 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产品的分 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 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 需要;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经济并存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 是( B)
A 资产阶级联合政权的国家 B 新民主主义国家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5、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 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D)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A 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B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 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是指(A )
A 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日 益商品化
B 出现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办企业 C 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多,规模扩大 D 封建经济与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 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上在革命过程中团结的对象 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3.中国现代史上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 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