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摘要: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在印度,开始瑜伽修持者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

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关键词:古印度,文化,瑜伽术1、前言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瑜伽起源于印度,后流行于世界。

它产生于公元前,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印度先贤们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

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

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本文将会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发展历史作深入的探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研究论文和报告资料书籍2.2.2分析综合法:根据瑜伽术3、结果与分析3.1瑜伽的历史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

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

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

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目前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而且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3.2瑜伽的起源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

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

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

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在数千年前的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

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

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画着瑜伽人物做冥想时的形态,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见瑜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再简单一点来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

瑜伽的习练目标是达到对自身心灵的良好理解以及调控,能熟知并掌握肉身感官,就如艾扬格在《光耀生命》中强调的达到圆融纯一的状态。

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御心意,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

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能来促进身体健康。

这一点,在《瑜伽教程》这本书中也进行了描述。

3.3瑜伽术的发展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一、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三、后古典时期: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

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

“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

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

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

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3.4瑜伽术的分类古典瑜珈分类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衍生出很多派别。

正统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六大体系。

不同的瑜伽派别理论有很大差别。

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业瑜伽倡导内心修行,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信仰瑜伽是将前者综合并衍生发展而来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体系和肌体体系;王瑜伽功偏于意念和调息;昆达里尼瑜伽……。

这些不同体系理论的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3.4.1智瑜伽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从无明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知识,以期待与梵合一。

智瑜伽认为,知识有低等和高等之别。

寻常人所说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

这种低等知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

然而智瑜伽所寻求的的知识,则要求瑜伽者转眼内向,透过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之神-梵。

通过朗读古老的、被认为是天启的经典,理解书中那些真正的奥义,获得神圣的真谛。

瑜伽师凭借瑜伽实践提升生命之气,打开头顶的梵穴轮,让梵进入身体获得无上智慧。

3.4.2业瑜伽业是行为的意思。

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第一表现,比如衣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

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的世界,通过内性的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的行为。

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历尽善行,崇神律己,执着苦行,净心寡欲。

他们认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是他本身,这全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

只有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与梵合一的最终境界。

3.4.3哈他瑜伽在哈他(Hatha)这个词中,“哈”(ha)的意思是太阳,“他”(tha)的意思是月亮。

他代表男与女,日与夜,阴与阳,冷与热,柔与刚,以及其他任何相辅相成的两个对立面的平衡。

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两个体系,一为精神体系;一为肌体体系。

人的平常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序骚乱的,是能力的浪费比如:疲劳、兴奋、哀伤、激动,人体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现象不太严重时,通过休息便可自然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动的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

体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骚乱,消除肌体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恶性循环的运动;通过调息来清除体内神经系统的滞障,通过庞达控制身体的能量并加以利用。

3.4.4王瑜伽如果说哈他瑜伽是打开瑜伽之门的钥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

哈他瑜伽重在体式和制气,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

通常使用莲花坐等一些体位法日进行冥想,摒弃了大多数严格的体位法。

王瑜伽积极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调息、制感、内醒、静虑、三摩地。

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体位姿势大都采用莲花坐,练习冥想时通过意念来感受实体的运动,控制气脉在体内流通,产生不同的神通力。

一点凝视法是瑜伽者常常喜爱的一种冥想练习,这通常是在环境幽静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实体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蜡烛、树叶、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无限深邃的寂静中。

3.4.5昆达利尼瑜伽又称为蛇王瑜伽。

昆达利尼证明了人体周身存在72,000条气脉,七大梵穴轮,一根主通道和一条尚未唤醒而处在休眠状态的圣蛇。

通过打通气脉,使生命之气唤醒那条蛇,使他穿过所有的梵穴轮而到达体外,一旦昆达利尼蛇冲出头顶的梵穴轮,即可获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

现在练习昆达利尼瑜伽的人是相当少的,因为昆达利尼对人的要求很高,经常练习数十年至久的瑜伽者并没有获得任何神通力或是三摩地境界。

昆达利尼瑜伽是瑜伽中较为难以练习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恒方可获得力量。

4、瑜伽的修持方法4.1道德规范:道德首要。

没有道德任何功法都练不好。

必须以德为指导,德为成功之母,德为功之源。

瑜伽道德基本内容:非暴力、真实、不偷盗、节欲、无欲。

这是瑜伽首先要求修持者遵守的道德规范。

自身的内外净化。

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努力梅花周围环境,内净化为根绝六种恶习:欲望、愤怒、贪欲、狂乱、迷恋、恶意、嫉妒。

4.1.1体位法。

是姿势锻炼,能净化身心,保护身心,治疗身心。

体位法种类不可胜数,他们分别对肌肉、消化器官、腺体、神经系统和肉体的其他组织起良好作用。

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精神素质,使肉体、精神平衡。

4.1.2呼吸法。

是指有意识的延长吸气、屏气、呼气的时间。

吸气是接受宇宙能量的动作,屏气是使宇宙能量活化,呼气是去除一切思考和情感,同时排除体内废气、浊气,使身心得到安定。

呼吸是人最重要的机能,但是人们对呼吸的了解却很少,经常以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呼吸。

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和不规律的,大多数人呼吸浅短、缺乏规律,违反身体呼吸系统自然之律动,这样,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宇宙能量,神经系统逐渐受损害,内分泌系统不能正常起到作用,结果身体开始丧失力量和活力,产生经常性的疲劳和沮丧的感觉。

人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呼吸的规律性,甚至呼吸方式可以高度地反应出一个人的情绪情感。

当人们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例如沮丧、悲痛或抑郁,呼吸就变得很慢和没有规律。

而在狂怒、焦虑和紧张不安时,呼吸则变得迅速、表浅和混乱。

连续不规律的呼吸,不仅损害神经系统,而且妨碍内分泌的固有功能,最终使体质变得虚弱。

呼吸随年龄增长产生变化,年龄愈长,呼吸愈浅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