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教育理论考试卷
(形式:开卷时间:90分钟)
学校:姓名: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为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④⑤ D.③④⑤⑥
2、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A.农业文明时代 B.工业经济时代
C.信息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为主。
(A)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
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贯彻新课程2、
4、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创新教育理念 D.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5、“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6、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
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1、“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5、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6、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8、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9、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A、B、A、D、B、D、C、A、A、B
C、C、
D、A、A、B、B、B、C、C
一、A是否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等同的。
( ) 2.教案设计越详尽越好,这样更有利于在教学中规范地执行教案。
( ) 3.“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重建课堂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 ) 4。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有必要建立对学生的合理期望。
( )
5.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出内容上的严密完整性、形式上的精密性和结构上的确定性。
( ) 6.情景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
( ) 7.《学记》所云:“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
”指的是教师应该多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长处,不要老盯着学生的短处。
( )
8.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问越长,越能彰显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
( ) 9.新课程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
( ) 10.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应着重关注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大幅度地削减或者弱化。
( )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10、错
三、填空题(共2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4、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6、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
7、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0、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P113-120
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P181
五、案例分析题
六、论述题(15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