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阅读训练

新闻阅读训练

新闻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
2012-08-04 11:07
【2010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

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

等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

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里蒂大夫许诺。

那是下午4点钟。

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

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度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这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里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作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惦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

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勃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里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序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2.柯里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

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4分)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分)
【2007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

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

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

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

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

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5分)
一、【参考答案】
1、(1)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2)突出了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2、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子的病床前。

3、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4、(1)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2)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3)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二、【参考答案】
1、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4、“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

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