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阅读训练

新闻阅读训练

新闻阅读训练
一、知识要点:
1、新闻的概念:
新闻,又称消息,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2)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2、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组成,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其结构。

①标题浓缩核心内容。

新闻的标题就如人的眼睛,要能传情达意,表达出新闻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了解详情。

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副标题;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就直接告诉读者“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真实事件,表达出了这篇新闻最核心的内容,精练准确。

②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先声夺人。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

它要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

导语前的部分是“电头”,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③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例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分五层叙述了我军占领南阳的过程,内容详实,层次清晰,语言简明。

④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

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

如《中原我军
解放南阳》介绍南阳为古宛县的一段即为背景材料。

这则材料说明了南阳的位置的重要性,烘托和深化了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⑤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

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

一般有对事实结果简要概括,对主要内容进行评论和根据报道的内容提出希望三种形式。

不过,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背景或结语
3、新闻的特点:
①真实性,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最大特点,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

写得具体。

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②及时性,讲究时效,要及时迅速的报道事实;
③简洁性,语言要简明扼要地报道事实。

4、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5、新闻的表达方式: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或记叙),有时兼有议论,偶尔穿插描写。

二、新闻的考查方式:
1、拟写标题:(人物+事件)
解题指导:
(1)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

(2)标题一般为短句,有时为比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文末不用标点。

(3)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有很强的吸引力
2、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
解题指导:
(1)找出重要的的语段或语句。

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

因为新闻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2)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

•(3)试着组句。

3、补写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解题指导:
新闻导语是长篇新闻报道的开头,常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

4、拟写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解题指导: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
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就某一则新闻材料的概括而言,不一定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的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三、新闻阅读训练:
(一)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新闻标题。

—————————————————————————
1、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在昨夜落幕,张惠妹带着她的蘑菇头李琦接过了那英衣钵。

淘汰了金润吉,淘汰了萱萱,淘汰了张恒远,留着蘑菇头的李琦凭借一首导师张惠妹的《真实》,成为最幸福的人,他是好声音第二季的冠军。

据悉,已有广告商前来与李琦洽谈合作,价格高达300万元。

张恒远、宣萱、金润吉分列二至四位。

总决赛回归好声音赛制本身,拒绝了明星捧场和电影剧组走秀,仅请来李云迪一个与好声音本无瓜葛的明星到场,上届人气学员张玮、吴莫愁、李代沫撑起了嘉宾大旗。

——————————————————————
2、本周五(10月11日)央视1套及央视10套晚间八点,备受观众追捧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即将迎来最佳个人晋级赛。

30支未能进入决赛的代表队分别派出本队顶尖高手出战,争夺进入决赛的最后5席个人名额。

观众熟悉的明星选手李响悦、安婧源、叶霜红、马可心、张诺娅、姜力玮、邢铭劼、叶润泽、廖宇轩、罗弋洋、沈沁源、纪旭、晏禹南等将再次登场,展开自开赛以来竞赛水平最高、词汇难度最大的一场比拼。

这些14岁的选手不仅将挑战汉语词汇难度的新高度,也将考验上千万同步听写的观众词汇量的极限。

——————————————————————
3、今天是重阳节。

昨天,由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老年节研讨会在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约有40.7%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四成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

(二)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面这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1、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中国近5年来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迅速。

2000年与1995年相比,招生数增长173﹪,达到达到472.69万人;在校生增长168﹪,达到1201.6万人。

2001年,普通高中招生达到520万人,在校生1380万人比2000年增加180万。

我国初中入学高峰已经到来。

从2002年起初中毕业生超过2000万人,未来几年,每年将比2000年增加毕业生500万—600万人,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着较大压力,需随着人口增长结构的变化,加快高中教育的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央广网重庆10月13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2日)上午,在建的重庆丰都长江二桥4号墩发生围堰坍塌安全事故,导致11人失踪。

这个在建的丰都长江二桥,是连接新老城区南北两岸的快捷通道,全长2100米,预计总投资超过10亿元,由中交路桥建设公司承建。

目前施工还是处于桥墩浇灌的阶段,事故就发生在4号桥墩的位置,当时是4号桥墩的一个浮吊的吊臂折断脱落,脱落的吊臂打在了钢制的围堰上,致使围堰受损,正在施工的工人因此落水。

3、一年前,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一股“莫言热”随即兴起,小说卖到断货,书法拍出30万元“天价”……与莫言有关的一切,皆成为抢手货。

日前,电视剧《红高粱》也在高密火热开拍。

与“莫言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获奖已经一年时间,莫言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

昨晚至截稿时,记者浏览莫言的新浪、腾讯微博,他的最新微博还停留在9月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