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综合训练·体验中考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训练59 文言文阅读[2011·上海](一)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1.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
谨食.之,时而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二)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4.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云()得()5.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6.“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7.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训练6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2011·天津]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日:“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ē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__________(2)姥初有愠.色愠: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6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题。
[2011·河南](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西南而望,斗折..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晚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岚:林中雾气。
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
④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6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2011·江西]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
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敌骑数千四面集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优()(2)备()(3)遁()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
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2011·广东]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或:_______________(2)皆足取.祸也取: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64 古文阅读[2011·江苏南京]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