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剖析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剖析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载体。

岳阳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千方百计把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做强,科学合理地把城镇规模做大,坚持不懈地把城镇功能做全,精心细致地把城镇环境做美。

为了摸清我县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局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际调查与查阅文献等调查方式,得出调研报告如下:一、岳阳市城镇化现状岳阳目前代管汨罗市、临湘市2个县级市,辖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湘阴县4个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3个区,设有国家级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

岳阳市现有人口约550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经过多年建设的发展岳阳市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率高达49.7%。

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岳阳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城市。

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五线(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 7国道、长江)等多元交汇点上,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特别是洞庭湖大桥的通车,构成了“承东联西”“南北贯通”的便捷交通网。

1 9 9 2年,岳阳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城陵矶港早在清朝时期就是湖南对外开放设立海关的唯一口岸,1996年,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经全国人大批准,正式对外轮开放。

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

城镇的功能进一步改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域性物资集散、建材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重点城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般乡镇建设,全县的城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一是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是电力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城镇自来水供应已达98%。

三是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得到增强。

2011 年,全市形成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特色食品、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体系,城镇服务业发展迅速,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

(四)城镇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近年来,岳阳市以创新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投资硬环境。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把产业聚集和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力,促进本市城镇体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大大改善了岳阳市的投资环境。

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规模小、辐射作用不明显、经营观念不强。

一是城镇规模小,岳阳只有550万人,城区建成面积仅15019 平方公里,其他城镇人口均不足万人。

二是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弱,主要表现为城镇功能不配套,产业基础薄弱,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吸引投资的能力不强。

三是经营观念不强,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加快城镇建设、长久营造城镇形象和竞争力的理念和措施不突出。

(二)城镇化质量不高。

表现在缺乏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功能不够健全,缺少发展动力。

大部分建制镇尚无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

对本市的财力积累贡献不大,份额不多,导致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

(三)城镇服务功能不完善。

大部分城镇财力薄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从而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善。

(四)城镇投资环境欠佳。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土地、税收、投资、户籍、就业、入学等政策不配套,城镇投资的软硬环境有待改善。

在此影响下,城镇的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差,对投资吸引力不足。

三、岳阳市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分析(一)工业化滞后影响城镇化发展。

经验表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只有大规模的工业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地区城镇化发展。

尽管经过建市后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我市工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工业不发达,总量小,城镇缺少产业支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城镇化水平不高。

(二)第三产业不发达影响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提高。

可以说,第三产业是城镇化形成和发展的后续动力,第三产业越发达,吸纳的劳动力越多,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长期以来,岳阳市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不发达。

近年来,随着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其总量仍然很小,水平仍然很低。

正是由于城镇第三产业不发达,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不大,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经济增长缓慢影响城镇化发展。

长期以来,岳阳市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GDP 低,表明城镇经济实力不强,城镇二三产业不发达,反映城市实力的人均财政收入不高。

正是由于经济实力不强,政府无力安排更多的资金搞更多城镇建设,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四)农业发展滞后影响城镇化发展。

岳阳市的农业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力量严重不足,以农户为单位的经营规模小,难以独立消化吸纳先进的技术,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五)缺乏高素质人才影响城镇化发展。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类型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等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

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

(六)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城镇化发展。

城镇户籍制度、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土地的流转及置换、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对城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市实力的人均财政收入不高。

正是由于经济实力不强,政府无力安排更多的资金搞更多城镇建设,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四)农业发展滞后影响城镇化发展。

XX 县的农业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力量严重不足,以农户为单位的经营规模小,难以独立消化吸纳先进的技术,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五)缺乏高素质人才影响城镇化发展。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类型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等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

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

(六)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城镇化发展。

城镇户籍制度、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土地的流转及置换、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对城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城镇化重点建议(一)重点加快县城建设。

县城是城镇体系的中心,是行政、商贸、人居中心和城市品位提升的核心,重点抓好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和品位提升工作。

1.总目标:按照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环境优美,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较强的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快县城规划修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县城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

2.功能布局:县城是岳阳市城镇体系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居民服务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

建成服务性的区域贸易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3.规划与管理:按照以县城建设为中心,以重点集镇建设为纽带,以村庄建设为基础的小城镇发展思路和“一线五点” 的县城空间功能布局,积极推进旧城改造,进一步完善城镇配套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建区,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突出县城文化品味和产业特色的要求,完成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修编),重点做好县城的规划编制(修编)和管理。

4.发展方向:确立大县城、立体县城概念,县城建设实行“东扩西延南展”发展战略。

5.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旧城改造坚持统筹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重点开发建设一批高品位生活小区,积极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逐步抓好县城小街小巷拓宽整治和“城中村”的改造。

新区建设坚持突出特色、注重功能、组团开发,基本形成以生活居住为主,行政办公为辅,文化娱乐、金融商贸、休闲度假、高新技术相配套的城镇新区。

6.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城区一批城镇主干道,加快老城区道路改造工程,积极发展城区公共交通。

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重点改扩建城区配水管网,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新建液化气供应站,改造配供电网络。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县医院整体搬迁、博物馆、中学、体育场等教育、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岳阳市大酒店、岳阳大型旅游购物中心、旅游服务信息中心等项目,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综合贸易市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煤炭交易市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等项目,形成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县城生态园林建设:重点进行城区的绿化建设,河两岸、城区道路两旁及空地的绿化美化,生态园林住宅小区建设,努力建成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二)大力发展重点小城镇小城镇建设坚持特色立镇、产业立镇,促进我经济发展的小城镇体系。

完成乡镇详规修编、控制性规划及周边地区规划。

(三)积极发展一般城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着力加强道路、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

五、对策与措施建议(一)高起点编制规划城镇,高标准推进城镇建设。

结合发展提速和实现强县升位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镇发展规划(修编),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号召力。

正确区分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采用不同政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

对见效慢但影响长远、对提升城镇品位有关键意义的道路、河道、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绿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设。

(二)完善城镇发展政策。

一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资金、产业和人才向城镇聚集。

二是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入学政策。

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

简化农民工进城及投资者子女落户的审批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

三是完善城镇就业政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城镇就业门槛。

四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同时,适度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