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A)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3、北京时间2012年6月10日5时左右,台湾宜兰 外海发生6.5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在宜兰外海 附近游泳的人会感到( D ) A.左右摇晃 B.先晃后颠
C.先颠后晃
D.上下颠簸
4、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 A.海洋 B.盆地
2、组成: 铁、镍等 3、划分: 外核(呈熔融状态)、 内核(固态金属球)
4、特征: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的内部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 1000 米 2000 0 3 6 9 12
思考岩石圈的分布范围、厚度?
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5
岩石圈
莫霍界面 A
E
F
横波 地幔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来了解地 球的内部圈层,想一想还能通过哪 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练习巩固
1、在莫霍界面以下(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E (1)图中E、F属于地震波横波的是 。
莫霍面 是 古登堡面 (2)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B 地幔 外核 。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D 是________ (4)H层物质状态__________ 。 固态
看一看,说一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上面位置出现急 剧的变化?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字?
33
莫霍界面
2900 古登堡界面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该面下,P、S波速都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 2900千米处 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内部圈层
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C.平原
D.大陆断层
5、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C)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1000
深度 2000 (千米) 3000 4000 5000
E
F
A
C
D
H
B
6000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核
3000 4000
5000 6000
纵波
B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2、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不连续面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
2900
地 幔 地 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位置),这里可 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二)地幔
1、概念:莫霍界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 圈层叫做地幔 2、组成物质:硅酸盐类 3、划分: 上地幔(莫霍面至地下1000处)、 下地幔(1000千米到2900千米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4、特征: 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三)地核
1、概念: 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为地核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特点 分类 传播媒介 地 震 波 纵 波 固体、液体 气体 固体
传播 速度
较快 较慢
共同点 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 的速度不 同
横 波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 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 度33公里,震中位于该县城附近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 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 1000 米 2000 3000 0 3 6 9 12 15
E
F
莫霍界面 A
横波
古登堡界面 地幔 纵波
地核 地壳
4000
5000 6000
B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一)地壳
1、概念: 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2、组成物质: 岩石 3、特征: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陆壳较 厚,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洋 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7千米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怎样了解地 球的内部结 构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2、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观察:读图说说地震波的类型及 特点
2、地震波的类型及特点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震感:上下跳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震感:左右晃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