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肾衰竭PPT课件

慢性肾衰竭PPT课件

RBC膜的脆性↑,易于破坏 *肾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RBC流动,机械损伤 ④ 铁的再利用障碍 ⑤ 出血
32
2】出血倾向
表现:皮肤淤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外 伤后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原因:1】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减退

2】凝血功能异常
多认为是血小板质的变化而非数量减少引 起,如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下降、血小板 第三因子释放减少等
4




尿毒症期
肾功能衰竭期 氮质血症期
无症状期
25 50 75 100
内生肌酐清除率占正常值的%
5
主要内容
1
定义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
治疗
6
定义
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 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并产 生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 性肾衰竭的晚期,称之为尿毒症(uremia)。
18
发病机制4: 肾小管-肾间质损害
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是慢性 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肾衰竭的主 要原因
19
慢性肾衰竭各种症状的发生机制 慢性肾衰竭时各种症状
尿毒症毒素
矫枉失 衡学说
营养与代 谢失调
内分泌 失调
20
发病机制5.尿毒症毒素学说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可减轻尿毒 症的症状,透析清除代谢废物明显 改善尿毒症症状
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戴兵 长征医院肾内科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2
肾脏的功能
排出代谢 产物和毒素
产生和灭活 内分泌激素
维持水、电解 质、酸碱平衡
3
CRF分期 •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 氮质血症期 • 肾衰竭期 • 尿毒症期
1α羟化酶抑制
高磷血症
1,25(OH)2D3合成减少
血管及软组织钙化
肠钙吸收下降,低钙血症
高钙透析液 大 剂量活性VitD
甲状旁腺素(PTH)分泌上 升,继发性甲旁亢
3】1, 25(OH)2D3缺乏 ❖表现:骨痛、骨折、骨骼畸形、骨质疏松、转移性钙化

36
为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常表现 为:
• 纤维性骨炎 • 肾性软化症(小儿为肾性佝偻病) • 骨质疏松症 • 肾性骨硬化症
37
肾性骨营养不良机制:
⑴钙磷代谢障碍及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质疏松和骨硬化
⑵VitD代谢障碍
残余肾小球 代偿性肥大、硬化
15
肾小球过度滤过
高灌注、高血压和高滤过等代偿性变 化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存肾单位进行 性毁损的重要原因
16
3、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肾功能下降 肾单位破坏
肾小管间质 炎症及纤维化
残余肾小管 代谢亢进
17
脂质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 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导致肾脏损害
佝偻病和骨软化
⑶酸中毒 :
①促进骨盐的溶解
②干扰1,25-(OH)2D3合成,抑制肠对钙 磷的吸收
3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9
活性维生素D3的生成过程
维生素 D3
1,25-二羟维生素 D3
25-羟维生素 D3
40
活性VitD 作用环节
慢性肾衰竭 (GFR减少至30-50ml/min)
肾内分泌功能下降
肾排泄功能减退
❖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 心包炎
发生率>50%,仅6-17%有明显症状
29
3、血液系统
1】贫血、 2】出血倾向、 3】白细胞异常
30
1】贫血 特点:正常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
31
贫血发生的机制:
① EPO生成减少 ② CRF时潴留的毒性物质抑制RBC的生成 ③ RBC破坏加速 *毒物作用于RBC膜,ATP酶的活性↓,钠泵失灵,
11
发病机 制
健存肾单位学说
肾小球高滤过学说
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其他(脂质代谢紊乱, 血压升高,蛋白尿等)
肾功能进 行性恶化
12
发病机制1.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病因
肾单位不断破坏 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失代偿
13
健存肾单位学说
14
2、肾小球高滤过学说 肾功能下降 肾单位破坏
残余肾单位 “三高”
7
正常肾脏大体标本
尿毒症肾脏大体标本
正常肾脏病理切片
尿毒症肾脏病理切片
流行病 学
USRDS 2004
10
病因
我国
1.慢性肾小球肾炎 2.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3.糖尿病肾病 4.慢性肾盂肾炎 5.多囊肾病 。。。。
西方国家
1.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多囊肾病 。。。。
33
3】白细胞异常
WBC可减少,白细胞趋化、吞噬和 杀菌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
34
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钠、水平衡失调:水钠储留 2】钾的平衡失调 :高血钾症 3】酸中毒:代酸 4】钙和磷的平衡失调:高磷低钙 5】高镁血症
35
5、肾性骨病
❖ 是尿毒症时的骨骼改变 ❖ 原因:1】钙磷代谢异常、 ❖ 2】继发性甲旁亢、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尿毒症毒素在体内的蓄积
● 小分子含氮物质(尿素、尿酸等) ● 中分子毒性物质(激素等)
● 大分子毒性物质(胰升糖素等) 3、肾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25
临床表现
四个重点十大系统
26
临床特点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全身各系统均可能受累,临床表现广泛
27
1、胃肠道症状-最早
21
分类
尿毒症毒素
分子量 代表物质
尿毒症症状
小分子毒素 < 500 D 肌酐、尿素、 乏力、恶心、呕 胍类、胺类 吐、出血等
中分子毒素 500- 多肽、细胞或 周围神经病变、 5000D 细菌裂解产物 心血管并发症等
高分子毒素
>5000D PTH、β2-微 球蛋白、糖基 化终末产物、 瘦素
肾性骨病、皮肤 搔痒、尿毒症淀 粉样变性等
❖最早、最常见的症状
❖原因:1】毒素刺激胃肠粘膜,

2】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有关
❖表现:纳差、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唇舌 溃烂,口中可有尿臭味
❖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
28
2、心血管系统-最严重
❖ 高血压
80%的患者(容量负荷、RAS激活 等)
❖ 心力衰竭
常见的死亡原因(容量负荷、高血压 、尿毒症心肌病)
22
6、矫枉失衡学说(trade-off hypothesis
病因
GFR↓
血中某物质(P↑,Ca )
某因子(PTH)↑
新的机体损害
(失衡)
(促进排泄)
浓度正常 (矫枉)
23
矫枉失衡
GFR↓
血中某物质(P)↑
(矫枉) 浓度正常
(促进排泄)
某因子(PTH) ↑
机体损害 (失衡)
24
尿毒症各种症状的发生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