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资现场管理指南

物资现场管理指南

物资现场管理指南为确保进入施工现场各类工程物资数量可控、质量合格,必须认真做好入库、搬运、存放、出库以及退场盘点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部物资管理水平,现对物资现场管理行为作进一步的规范。

一、物资进场验收项目制定的项目物资管理办法要明确物资进场验收标准。

物资验收,应符合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合同及招标技术条件的要求。

使项目施工所需进场材料数量真实可信,质量合格可控。

项目物资部门负责对进场物资的数量和质量验收把关;对大宗物资、批量物资实行项目技术人员、物资人员验收制度,条件具备的可通过视频监督物资验收过程。

砂石料砌筑材料等材料须两人(过磅员、收料员)以上进行验收。

验收完毕后,相关人员按要求在原始验收记录单(送货单或收料单)或《进场/入库物资验收登记簿》上签字。

物资验收内容。

各级物资部门要加强对进场物资的验证,严把进场材料验收关。

项目物资部门配齐配好验收工具(如地磅、钢卷尺、游标卡尺等),指定专人验收,保证进场物资符合合同、图纸及国家相关规定及要求。

验证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外观质量、合格证、材质单等。

主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验收。

1.有效票据的验收。

检查核对随行文件等技术证件,包括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发货单、质量证明及附件、发票等。

按规程或合同要求查验所附的技术证件及有关资料是否齐全、签章是否有效,对比技术证件与国标、部标、行标是否相吻合。

2.数量的验收。

检查核对物资名称、品种、数量、规格型号、等级、来源、生产厂家(品牌)是否与合同(协议)和随货清单一致。

根据不同性质或合同约定,进行检斤、点数、检尺、换算或量方(大堆料还应扣除空隙、水分)、公差检查(应符合公差标准)等方式检验。

其数量验收方法有:①计重检斤;计重物资一律按实际重量过磅验收,同时记录毛重、皮重和净重。

②检尺换算;以理论换算计重交货的物资,按规定换算计重验收,并要记录换算依据、尺寸和件数;③点件换算;定量包装的计重、计件物资可抽验5%~15%,具体操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同时记录毛重、皮重和净重。

④成套交货的机电设备、周转材料,必须查点主体、部件、零件、附件(技术证件、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及工具备品等。

⑤其他物资如玻璃、木材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计量方法验收。

⑥大堆料验量时,应扣除空隙、水分。

现场验收时不少于2人共同进行量方(或称重)验收并在验收凭证上签字确认,每次进料都须计量,并做好验收记录。

对不合格的大堆料要拒验拒收。

大堆料的验收由仓库保管员和单项工程的物资成本责任人(或单项工程施工承包人委托的材料员)共同验收签认。

收料单作为供方与单项工程物资成本责任人(或单项工程施工承包人)的结算单据。

3.外观质量的验收。

查验所收物资是否按国标、部标或行标等进行了包装、标记(如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油污、潮湿,检查标识内容是否齐全、准确、清晰等)。

外观缺陷是否超过国标,同时按国标、部标、行标规定的部位进行其规格几何尺寸测量(如检查外观有无变质、残破、锈蚀、变形、缺陷)。

4.进场物资的检验与试验。

对施工合同中有明确要求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必须强检的、业主和监理有要求的都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

对必须经检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应填写《试验通知单》或《原材料报验单》向试验部门进行报检,(其中注明材质单、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资料的编号,如炉、批号和验收凭条)一式二份,经报验人和接检人(试验室)签字确认后,其中一份物资部连同材质单、材料合格证复印件存档,另一份连同材质单、材料合格证等原件交与试验室,并做好交接登记。

试验部门接到报验单后,应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的监督下对报验的原材料进行取样,并送工程试验中心或具有认可资格的工程试验单位试验。

试验人员及时将检验、试验报告交物资部门(试验人员及时将检验、试验报告结果反馈给物资部门,物资部门在验收台账中进行登记)。

特殊质量要求的物资,按照项目管理计划的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

危险化学品的到货验证须指定专人验证,并严格按照产品规定要求验收。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受潮、变质、硬结等现象,标识是否清晰,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收料单据一致,化学品的性能说明等技术证件资料是否齐全的验收与管理。

机电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应有相关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实施。

委托外加工的半成品,由材料员、质检员和技术员依据加工合同或标准、图纸进行检验和试验。

在供方货源处进行质量监视和测量的产品,由经授权的材料员实施检验和试验;技术要求复杂的产品,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检验和试验。

未经过检验的产品标识为“待检验”状态,进行区分存放,不得投入使用;已报检但尚未出检测结果的标识为“待判定”,不得投入使用;经检验试验合格的产品标识为“合格”,可以发放使用;经检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标识为“不合格”,进行区分存放,不得投入使用,并按合同约定退回供应商并填写《进货不合格品记录》。

对于甲供(顾客提供)物资应单独存放,不免除对其进行验收试验和检验程序。

其他注意事项:1. 磅房管理要求:①磅房要安装联网运行摄像头,360度无死角监控电子磅和操作室,电子计量磅要安装防电子干扰报警装置。

②过磅前,过磅员要仔细检查地磅的传感器连接线位置、地磅托盘等部位。

③过磅称重尤其在毛重过磅和皮重过磅间隙,验收人员必须全过程监督,严防司机在此期间作弊。

发现作弊行为要给予运输司机及供应商严惩,除扣除作弊重量外,还要追溯以前该车辆所有运货记录按作弊比例全部扣减。

立刻通知供应商或运输商负责人到现场处理。

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①对合同中螺纹钢、型钢等约定检尺验收的,要通过过磅核实其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是否在国家规范允许的偏差;相反对于合同中过磅验收的,可以通过检尺的方法判断过磅是否有偏差。

(检尺时用不褪色的记号笔做好记号,以便核实验收人员是否认真点数)②砂石料重量验收时,要现场实测含水率,对含水率超合同约定的部分从重量中扣除。

二、物资仓储管理物资现场管理实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成立专门的仓储管理机构或明确责任归属部门,建立健全仓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分工清晰,权责明确。

仓储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填写物资收、发、存明细表及汇总表,做到日清月结。

1、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物资必须要有适当的贮存环境和防护措施,大型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应制定专门堆放贮存方案;必要的防雨、防潮、温控、防盗、防火、防爆、防污染、防损坏措施;按区域存放、定置管理,有标识和防混淆措施。

2、施工现场应设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库房、料棚、料场,并配备必要的衡器、量具、消防器材、防护设施、搬运器具及安全防盗设施。

3、仓储设施位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防洪、防山体滑波等;保持地面平整硬化;料场应加挡墙或围栏;场内地面应高出场外周围地面,周边要有排水沟。

4、仓储设施之间做到进出便利交通顺畅。

物资收、发与施工生产不发生干扰。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库与居住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大宗材料应靠近加工场地。

水泥、骨料应靠近砼搅拌站。

避免远距离搬运,减少搬运损耗。

5、施工现场应分别设置油库和危险品库,并有专人管理。

仓储区要安装避雷设施,配置计量器具和防火器材及防火砂;严格计量验收和发放;存储区四周要用刺线栅栏或用砖砌筑围墙与外界分开;各类警示、标识牌要醒目、设施要齐全;工地使用的其它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品要按规定分隔存放,并遵循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物资存储与管理6、各项目部应给物资贮存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设施条件,防止损坏、变质丢失和误用。

在保管过程中要合理摆放、隔离、维护保养、建账等防止损坏或损耗。

在标识方面还应明确责任,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标识,防止混淆错用。

另外,项目部应加强物资防盗管理,防止材料的丢失。

7、钢材、木材管理。

存放场地要设置专区,堆垛要分规格摆放,堆码要整齐。

露天存放应上苫下垫。

垛底地面要高于周围,不得积水,做到先进先发。

8、水泥、外加剂管理。

水泥存放应设水泥库,分标号堆垛,库内地面要有防潮垫层,离地面高度在20厘米以上,垛堆距离墙壁应不小于50厘米。

露天存储必须上苫下垫,垛底地面要高于周围并干燥,不得积水,确保水泥不结块不硬化。

9、砂石料管理。

应按骨料的品种规格分类隔离存放堆放成型,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一是严把采购关:物资部门要会同工程、技术、安质、计划、试验等部门以及监理人员共同选择供货单位。

二是严把验收关:砂石料进货验收时,必须有两人在验收凭证上签字。

三是严把核销关:砂石料消耗要分期分批根据工程进度据实摊销,不得将批量进料一次性列销。

10、库存物资的存储保管应以货架方式为主,并根据不同物资品种规格、理化性能、质量要求、周转量大小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分区分类保管存放。

甲供(顾客提供)物资,有条件的应单独存放,按企业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标识,堆码整齐,定期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

物资发放遵循“先进先出、限额发料”原则,严格按业务部门的发料单发料,确保发放物资的品种数量准确、质量完好、产品标识和相关技术资料齐全,物资交接手续完善。

物资发放应建立实时登记台帐具有可追溯性,物资可追溯性通过物资全流程连续的记录实现,确保进场验收记录、检验试验记录、保管记录和使用发放记录的连续性。

11、物资退库。

由于生产计划更改引起领用的物资剩余时,应及时退库并办理退库手续,剩余物资入库并做好记录和标识。

库存物资应建立物资动态明细账,做到帐、卡、物相符有据可查。

坚持按月盘点制度,做好原始盘点记录,盘点盈亏要分析查明原因,形成完整的物资盘点报告,报项目领导批准对盘点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并做好盘点资料的留存。

三、物资点验与发放管理项目部应明确全部进场物资发放要求,建立收发料原始记录,入库物资凭证应选择使用“点验单/验收单”,出库物资凭证应选择使用“发料单/通知单”。

为实现物资的可追溯性提供依据。

1、验证合格的物资,须按其不同的性能、品种、生产厂家和材质,分别存入仓库、料棚或料场,堆垛、上架进行分区保管,使之符合保管规程要求,便于查点和取用,做好标识,并分别建立帐卡。

确保物资在保管期间内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2、物资的出入库应遵循“先进先出、存新发旧”在有效期内发出的原则。

零星用料“化整为零、破斤破两”减少浪费的原则。

收发料工作应准确及时,量清价准,包装符合场内运输、移动要求。

出入库凭证应填写准确无误,印鉴齐全。

3、物资出库必须按照物资计划核定的数量限额发放。

坚持“三核对”:发料凭证与帐卡相核对;发料凭证与发放实物相核对;实物与帐卡相核对。

以防止错发物资影响施工和造成经济损失。

4、物资出库控制是施工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发放涉及到影响工程质量、结构安全等质量特性的物资时,应注意进货验收、合格证、进货台账、复检报告、发货凭证、使用时间、使用人、使用部位等环节的可追溯性把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