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选择题

教育学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 A、萌芽状态)。

2.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A、17世纪)。

3.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论语》)。

4.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C、《学记》)。

5.“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出自(学记)。

6.(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思想。

7.(杜威)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8.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品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9.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B、陶行知)。

10.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C、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

二、多项选择: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学思想主要见于他的()。

B、《政治学》D、《伦理学》E、《大教学论》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几大类。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心因动作领域答案: A B C三、判断:1.中等学校教育学可以等同于学科教育学。

错误2.中等教育是指整个中等学校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

正确3.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正确4.捷克的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部著作。

错误5.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正确第二章:一、单项选择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孟子·尽心上》2.()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C、狭义的教育3.我国在夏朝就已经存在的教育机构叫()。

D、庠4.(198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5.秦汉以后,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也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

D、太学6.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校()。

A、书院7.在西方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是()和雅典教育。

B、斯巴达8.“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说明古代教育有严格的()。

A、阶级性B、等级性C、平等性D、政治性9.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进行的是()为主,“七艺”为辅的宗教教育。

C、神学二、多项选择1.在研究教育的起源问题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社会实践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E、物种起源论2.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特征。

A、目的性B、实践性C、双边性D、三要素E、多功能性3.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制度D、教育媒介E、教育目的4.中等教育的特点有()。

A基础性B、全面性C、义务性D、阶级性E、实践性三、判断1.心理起源论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

错误2.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错误3.教育内容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是中外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正确四、辨析1.教育作为人类共有的现象,不带有任何阶级性。

错误(P17)2.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正确(P35)第三章:一、单选:1.()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2.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

A、可塑性B、发展过程C、差异性D、发展的可能性3.“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实践决定论4.古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强调()对人的影响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师D、朋友5.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虽不能起决定作用,但对人的发展仍起重大的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性主观能动性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7.被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是“第二次断乳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是()A、8-9岁—11-12岁B、14-15岁—16-17岁C、11-12岁—14-15岁D、5-6岁—7-8岁8.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年龄阶段是()。

A、8-9岁—11-12岁B、15-16岁—17-18岁C、11-12岁—14-15岁D、5-6岁—7-8岁9.理想和世界观形成的关健时期是()。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二、多选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是生理前提,为人发展提供可能性B、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C、遗传差异性对人发展有一定影响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E、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下列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A、“生而知之”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D“性相近,习相远”E、“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够创造天才”3.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教育应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B、教育活动要符合个人发展需要C、教育要与环境影响取得协调D、教育要适应政治的需求E、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4.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B、环境C、教育D、科技E、个体主观能动性5.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E、社会性三、判断1.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成熟起始年龄早2-3年。

错误3.理想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少年期。

错误4.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的。

正确5.青春初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

正确四、辨析1.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错误(P50)2.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不必借助教育者的帮助,他们就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世界观。

错误(P62)第四章:一、单选:1.教育的()功能是其诸多功能当中,为人们认识最早、并最受重视的一项。

A、社会B、经济C、政治D、文化2.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就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产生。

A、私塾B、大学C、学校D、太学3.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发展的关系是()。

A、完全同步B、不完全同步C、教育思想落后于社会D、教育思想超前于社会二、多选1.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还决定()。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支配权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内容E、教育的性质2.教育具有的文化功能包括()。

A、传递功能B、选择功能C、创新功能D、基础功能E系统功能三、判断1.教育生产劳动能力,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支持。

正确2.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正确四、辨析1. 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因此要坚持“教育救国”。

错误(P76)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错误(P83)第五章:一、单选:1.美国教育家()认为教育无目的。

A、杜威B、萨特C、洛克D、康德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D、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3.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们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

A、教育目的B、受教育者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4.教育目的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

A、政治B、社会C、文化D、生产力5.认为教育目的应追求、体现受教育者个人价值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体论B、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理论D、实用主义理论6.我国以教育基本法的形式阐明我国的教育目的时间是()年。

A、1957B、1982C、1986D、19957.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的教育目的的保障。

A、综合发展B、全面发展C、社会发展D、人的发展.二、多选1.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有()。

A、人的主观意志B、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C、社会历史发展状况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E、社会本位论答案:A B C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卢梭B、孔德C、裴斯泰洛齐D、康德E、福禄培尔答案:A C D E三、判断1.教育目的只是学校教育的目的。

错误2.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制定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成为制约和决定教育目的的最终力量。

正确3.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正确4.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正确四、辨析1. 教育目的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的需要来制定。

错误(P101)2.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

错误(P102)3.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正确(P103)第六章:一、单选:1.双轨制的典型代表是()的学制。

A、美国B、中国C、英国D、瑞典2.我国的近代学制开始于()。

A、清朝B、唐朝C、元朝D、宋朝3. 1862年,清政府设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式学校A、京师大学堂B、天津师学堂C、京师同文馆D、福建军政学堂4.1898年,()成立,明确规定大学、中学和小学,分级分科,逐渐递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京师大学堂B、天津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福建军政学堂5.()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学制。

A、壬寅学制B、壬子癸卯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6.强调学制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及“谋个性之发展”思想的提出于()。

A、壬子癸丑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7.()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因为它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学制。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二、多选1.现代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A、实行弹性学制B、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C、改革中等教育结构D、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E、推迟文理分科,改革高制度2.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优越性,表现在()。

A、增强学校办学活力B、缩短了学习时间C、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有利于因材施教E、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三、判断1.英国的双轨制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歧视性”。

正确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分布的学制系统。

错误3.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轨”,极大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正确第七章:一、单选:1.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为基本成分,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是()。

A、教材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2.国外,“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

A、《普通教育学》B、《理想国》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大教育学》3.主张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理论是()。

相关主题